老人有多少存款,要不要告诉儿女?

2025-02-06 10:49: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五十岁时,你开始厌倦世界;六十岁时,却是世界厌倦了你。”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大多数人都不会在乎自己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但却格外介意自己会如何离开这个世界的。

所以,当一个人年老以后,会用尽全力去抓住那些自己可以抓住的人或者是物,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余生能够有个善终。


人老后,格外害怕自己被身边的亲人抛弃,害怕在这个世界没有自己的安身之地,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旅程中悄无声息地离开。于是,一些人从中年开始就为自己的晚年盘算着。

只要自己还有力气,就不放弃赚钱的机会;只要太阳还照常升起,便努力锻炼身体。做这些无非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更加从容地老去。

老一辈人都与存钱的习惯,平日里勤俭节约,一分钱掰开两份用,辛苦一辈子积累的财富是老人的定心石。

财不外露是基本常识,即使面对自己身边最亲的亲人,老人也很少会告诉对方自己有多少存款。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老人去世了,她的儿女在料理后事,收拾老人房间的时候,在房梁上发现了几十万的现金。

类似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为什么这些老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告诉儿女自己有多少存款呢?

除了因为走得突然来不及交代,更重要的是在老人的晚年生活中,缺少儿女的关爱以及家庭的归属感。

她认为儿女靠不住,所以自己身上必须有钱。

谁都知道老人最后的财富受益者终究是儿女,可是早给和晚给真的不一样。老人手里有多少存款,到底要不要告诉儿女?下面这位75岁的奶奶给到你答案。


我们小区有一位孤独的老人,我们都叫她陈奶奶。

陈奶奶今年75岁,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伴几年前去世了。按理说,陈奶奶有儿有女,即使老伴不在了,也应该是儿孙绕膝的,可是并没有,每个月只有她的女儿会过来看一下她。

说起陈奶奶的那两个儿子,她就有说不尽的委屈。

事情要从陈奶奶老伴刚走的那年说起。陈奶奶虽然一辈子都没有打过工,但是她的老伴有退休金,去世的时候还有一笔抚恤金。

因为要拿钱出来处理老伴的后事,陈奶奶见两个儿子家里都不宽裕,便主动提出先从老伴留的积蓄那里拿出来用。也是在那个时候,他的两个儿子发现原来自己的父母有一笔不小的存款。

老伴走了,日子还要过下去,三个儿女最后商定让陈奶奶跟着大儿子一家生活。能够和孩子们一起生活,陈奶奶自然是乐意的。可是,真要住在一起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大儿子一家原本住的就很拥挤,陈奶奶住进去之后就更拥挤了。于是,大儿子提出换个大房子,这样大家都住得舒服些。

可是,钱不够,陈奶奶的大儿子提出先和陈奶奶借十万块钱,等手上宽裕了再还给她。既然孩子都开口了,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有多少存款,不借好像又说不过去。

于是,陈奶奶给了大儿子十万块钱买房子。房子是买了,可是还要两年才能交楼,所以大家还是要继续挤着。


没过多久,小儿子不知道怎么知道了陈奶奶借钱给大儿子买房子的事情,跑到陈奶奶跟前说她偏心,只帮大儿子一家不帮自己。

被闹得没有办法,陈奶奶只好也给了小儿子十万,一碗水端平,谁也无话可说。

给了两个儿子各十万之后,陈奶奶原来的积蓄所剩无几,他们又打起了抚恤金的主意。这次,陈奶奶说什么都不愿意妥协了,于是从大儿子家里搬了出来,回到我们小区的老房子里一个人生活。

虽然现在她每天出门要爬五层楼,可是她说她住的心安。


陈奶奶的女儿虽然每个月会过来看望她一两次,但是每次来都在和陈奶奶哭穷,陈奶奶知道女儿也是冲着抚恤金来的,只是不好直接说。

陈奶奶说“在你有钱的时候,儿女就光惦记着你的钱,如果你没钱了,他们还会想着你吗?”

相信很多老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们会让儿女知道自己有一笔存款,但是不会告诉他们自己到底有多少钱。

如果儿女孝顺,需要老人帮助的时候,老人也会拿出存款帮忙;如果儿女不孝顺,有了这笔钱,他们的晚年才能有基本的保障。

可以说这些钱就是老人的命,谁也不会轻易地将自己的命交到别人的手上,即使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女。


那么,老人手里有多少存款,到底要不要告诉儿女呢?

我们先来来看下利弊。

告诉儿女的好处:

老人有存款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好事情,老人的钱即使不能用来支持儿女,有了这笔钱也可以减轻儿女赡养老人的负担。

老人告诉儿女自己有存款,并不是说儿女知道老人有积蓄就不需要付出金钱和时间去赡养老人,而是说从心理上能够“减压。

对于一些缺少儿女关怀的老人,会用钱来吸引儿女的关注。这种做法虽然很可悲,但是往往很有效。起码在得到老人的财产之前,还是保持表面的孝顺。


告诉儿女的坏处:

1. 制造矛盾。

不是所有的儿女都是孝顺的,被生活压迫的人们会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亲情。老人一生的积蓄在许多儿女眼中就是“香饽饽”有些儿女更是认为父母积累的财富迟早都是自己的,早给晚给都一样。

于是,原本和睦的家庭关系便可能因为这笔看得见摸不着的财产,争破了脑袋。

2. 被儿女败光。

当儿女知道了父母有钱的时候,这个钱大多数时候是守不住的。每个人的生活都会遇到困难,如果每个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想着自己的父母还有一笔钱可以拿来应急,老人出于亲情的考虑,一般是无法拒绝的。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一个18岁的孙女将奶奶28万的养老钱偷偷地取走,送给了交往三个月的男朋友。

不是每个人都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如果儿女不孝又或者是儿女遇人不淑,那么最后遭殃的还是老人。


3. 儿女有了退路,不愿意努力。

别不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什么都不干,在家啃老的儿女。对于这些人来说,得知老人还有存款,就等于给了他们继续啃老的底气。

对比了告诉儿女之后的好处和坏处,个人认为可以学一下陈奶奶的做法,告诉儿女自己有存款,但是不要告诉儿女自己具体有多少存款。

如果儿女孝顺,自然不会惦记父母的存款;如果儿女不孝顺,告诉对方自己有多少钱,在儿女的心里也只有钱。

假如亲情必须用金钱来维持,那老人不如自己存好这笔钱,好好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

回答2:

作为子女,在父母的积蓄这个问题上应该明白的几个道理

①父母的养老钱,无论何时,自己都不要想着去挪用

年轻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管自己想要做什么,如果缺钱那就自己去想办法,你可以问任何人借,但绝对不可以拿着父母的养老积蓄去为自己的理想买单,毕竟你准备用这钱去做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存在风险的。你年轻不怕失败,可老人上了岁数,他们经不起。

②父母的积蓄如何处理,权利在老人自己手中,做子女的不要去强求

作为子女,虽说父母的积蓄和财产自己都有权利去继承,但说到底老人自己的积蓄,他想要如何处理,权利还是在老人自己手里的,而自己作为孩子,不管你是儿子还是女儿,都不要去强求,或者寄一些不切实际的希望。

那样不仅你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会受影响,你还会给自己的孩子做很糟糕的例子,若干年后,当你老了你的日子未必就会好过。

③问父母“借钱”和“啃老”又有什么区别?

虽说两者的差别是有的,可如果你借了父母的钱又不还或者还不上,那这借钱其实就是“变相啃老”,老人自己没了养老积蓄,而你又没能力给老人提供好的养老条件,其实就是置老人的晚年生活于不顾,这不是啃老又是什么。

回答3:

我觉得不要告诉儿女。有些子女不孝顺,你要是把钱全部跟他们说,到时候等躺病床上的时候,估计没有一个人愿意来理你。

回答4:

我认为不要告诉儿女,因为他们自己也存不了非常多的钱,他们存的钱自己花就可以,不要让孩子们去操心。

回答5:

尽量不要告诉儿女,因为这样才会让儿女拥有上进心,而且也不会想着去要老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