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纳(Konrad Adenauer)1876-1967
康拉德?阿登纳是一个跨世纪的人物,先后经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和联邦德国等四个朝代。他是1949年成立的联邦德国(西德)首任总理。其任内国家由战败至重获主权,进而越升为一个经济强国,在欧洲政治上扮演着领导角色,这段光辉时期往往被国民称为“阿登纳时代”。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1517年,当马丁?路德把他的“95条论点”钉在德国维登堡一间教堂的门上时,就开始了基督教改革运动,最后变成了几个世纪以来政教不分的局面。他认为信仰的唯一源泉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圣经》,不需要教士们充当个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人角色。他在1534年将《圣经》译成德文,从而奠定了统一德文的基础。
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
卡尔?马克思的思想在他逝世后传至世界各地,指引苏联布尔什维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曾经深受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影响,毕业后任职《莱茵报》主编,后迁居巴黎,与恩格斯一起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当时资产阶级革命风潮席卷欧洲,马克思积极宣传无产阶级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斗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的作曲家,是第一个把各国不同风格的音乐成功糅合在一起并加以丰富的人,往后的作曲家没有一个能在多声部运用上胜过他。巴赫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贡献,为他赢得“音乐之父”美誉。其作品成为历代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一个充满了梦想而且并不一本正经做学问的德国青年,竟因好奇心的驱使而在物理学上取得骄人成就,为世人描绘出一个全新观念的宇宙、空间和时间,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在此过程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纪政治和科学的力量平衡。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是德国现代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于1765年按照父亲愿望到莱比锡学习法律,期间开始创作诗歌。1774年完成第一部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随即轰动欧洲文坛。其经典著作是《浮士德》,它成为德国近代小说的典范,亦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他在解剖学和植物学也有一定成就。
古滕贝格(Johannes Gensfleisch Gutenberg)约1397-1468年
15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木版印刷技术已传入欧洲,身为金匠的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在现有技术上作出改良,成功发明一种性能较佳的活字排版印刷系统,印刷了200本精美的拉丁文《圣经》。这项创举不仅为世界革新印刷技术,还打开了信息传播的大门。当时印刷的《圣经》据知还有48本留存至今。
. 苏菲?斯考(Sophie Scholl)1921-1943
苏菲?斯考和她的弟弟汉斯在慕尼黑大学读书时,正值纳粹德军统治年代。她在1942年被分配到冶金工厂生产战事用品,其父亲则因发表批评希特勒的言论而入狱。苏菲?斯考为了宣传反纳粹言论,暗中制作和派发“白玫瑰”传单。1943年她和弟弟等在校园派发传单时被捕,即被判处死刑。她走上断头台时毫无惧色,勇气可嘉。
. 勃兰特(Willy Brandt)1913-1992
维利?勃兰特于1969至1974年出任德国总理。1970年他到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献花时,突然下跪向被纳粹德国杀害的犹太人致哀,为德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1971年,他大力推行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和“合作”的政策,从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
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运用“铁血政策”,使德国走上统一之路。他本是一个地方革命军的领袖,1862年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1863年起他先后向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宣战。1871年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俾斯麦出任首相。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重要历史时期
康德(1724-1804):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之争》(1798)中重新论及这一问题。《从自然科学最高原理到物理学的过渡》本来可能成为康德哲学的重要补充,但此书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贝多芬(1770—1827年):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城,自幼随父学钢琴。1787年曾经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1792年定居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和创作。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反动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第三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以及《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等。
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生于德国南部斯图加特的一个绅士家庭。1788—1793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毕业后当过六年家庭教师,后在纽伦堡中学当校长。1816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学校长,1831年死于霍乱。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海涅(1797-1856年):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1815年拿破仑兵败后,曾在银行工作。1819年后,曾在波恩大学、格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在柏林时结识法恩哈根·封·恩泽夫妇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凯等。恩泽夫妇家的文学沙龙是柏林的文学中心。在它的影响下,海涅的第一部《诗集》于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发表《悲剧——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并继续写诗,完成了《还乡集》。182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还乡集》增订后与《哈尔茨山游记》和《北海纪游》中的第一部分组诗,于1826年汇编为《旅行记》发表,引起强烈的反响。1827年《旅行记》第2卷出版。从英国旅行回到汉堡后,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发表的大部诗歌,奠定了海涅作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记》第3卷出版。以后海涅陆续发表了《法兰西现状》、《论法国的画家》、《德国近代文学史略》、《路德维希·伯尔纳,亨利希·海涅的备亡录》、《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文章和诗歌。1848年5月完全瘫痪,他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写作,口授完成诗集《罗曼采罗》,于1851年出版。后还写了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门德尔松(Mendelssohn,1809-1847):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父母均为犹太人。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1813年5月22日生于莱比锡。自幼喜爱贝多芬、莫扎特和韦伯的音乐,自学钢琴和作曲。同时,也受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的戏剧影响,15岁时就写了一出5幕的诗悲剧,晚年又受叔本华、尼采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学家的影响。1833年夏天在维尔茨堡担任歌剧指挥,并开始歌剧创作。1840年写成《黎恩济》,1841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代表作《漂泊的荷兰人》。1843年被任命为德累斯顿宫廷歌剧院指挥。1845年演出他根据德国传说所作的《汤豪塞》。1849年后,在国外流亡15年。1875年完成了《指环》的全部写作,并于1876年8月在新落成的拜罗伊特剧院上演,获极大成功。其著名的作品尚有《罗亨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等。其著作有《论德国音乐》、《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以及《歌剧与戏剧》等。1883年2月13日逝世。他的音乐戏剧的舞台作品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特点是都是由自己创作的(包括情节、人物、剧词、表现方法和音乐)。他对音乐形式本身从不感兴趣,只把它作为情感的和心理的表现手段而已。他彻底改革了作曲的技术,从而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并导致表现主义音乐的形成。
贝尔托·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省奥格斯堡镇。年轻时任剧院编剧和导演。曾投身工人运动。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经苏联去美国,但战后遭迫害,1947年返回欧洲。1948年起定居东柏林。1951年因对戏剧的贡献而获国家奖金。1955年获列宁和平奖金。他一直从倡导歌剧改革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史诗剧实验,特别吸收中国戏剧艺术经验,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法。他的主要戏剧理论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性剧作有:《母亲》、《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伽利略传》等等。
瓦尔特(Fritz Walter)(1920-2002)
瓦尔特是1954年世界杯,联邦德国队第一次获得冠军时的队长。生于1920年,曾经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军队的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回到了德国。后来,他入选了德国国家队。参加了1954年世界杯和1958年世界杯。
在1954年世界杯期间,他作为德国国家队的场上队长。是德国队创造“伯尔尼奇迹”的三个人之一。那届世界杯中,他一共攻入3球,其中有2球时半决赛对阵奥地利队。
而在1958年世界杯上,他已经37岁高龄。早早的受伤,没有为德国队做出贡献。但他还是德国的著名球星。
而在俱乐部方面,他多年效力于凯泽斯劳滕,该队的主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而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他与世长辞,世界杯期间,德国国家队为了纪念他,全体球员戴上黑圈,以示默哀。
阿贝格(Abegg,Richard Wilhelm Heinrich)德国化学家。1869年1月9日生于但泽(今波兰的格但斯克);1910年4月3日卒于科斯林(今波兰的科沙林)。 1891年阿贝格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99年于布雷斯劳大学被任命为化学教授。其后不久他就开始忙于研究原子的新电子观点对化学价的影响。在阿贝格看来,惰性气体原子内的电子排布(运用后来的术语说,氦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其它惰性气体则是8个电子)是特别稳定的。象氯这样的元素,对于形成8个电子来说,还缺少1个电子,这个元素趋向于接受1个电子;而象钠那样的元素,它多出一个电子,因而趋向于给出一个电子。钠原子会将一个电子交给氯原子,而形成一个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氯离子,两种离子因静电吸引而结合在一起。按照这样的方式,化学反应就成了电子的转移,而化学键就成了不同符号的电荷间的吸引作用。阿贝格因一次气球事故而死亡,那时他还是一个年轻人,因此他没有能活到看见他所提出的概念被许多化学家发展了,这些化学家中为首的是路易斯。
约翰·克·弗·席勒(1759-1805)出身于医生家庭,学过法律和医学。他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席勒在青年时期,在狂飙突进精神的影响下,写出了成名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确立了他的反对封建制度、争取自由和唤起民族觉醒的创作道路。
文化:鲍托。施特劳斯(1944)
德国剧院所有优秀的儿童剧目,传统上都是由柏林的陈列剧院创作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和小》、《再见三部曲》、《祝圣》。在德国,战后最大的戏剧成就是滑稽剧《Ka11dewey》(1981)――直到1996年1月才在法国上演。
汉斯。马格努斯。翁宗斯贝尔格(1929)
绝顶的聪明、不因循守旧、尖刻的讽剌、诗人的气质、对当代问题的言行、慷慨大方,这些都是他的特点。在5月"68个德国人"中。他尤其对当代问题表明了态度、采取了行动。他是电视的死敌,称之为"0媒介";1957年以来,他发表了一些小说和评论、诗歌和剧本;他还参与所有震动德国的大辩论。
绪尔根。哈贝尔马斯(1929)
法兰克福学派最后一位幸存者一一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道尔诺和霍尔克海姆,他坚持不懈地为民主和自由主义辩护。
居恩特。格拉斯(1927)
"47人小组"的幸存者,其显然与海因里希。保尔试图在纳粹废墟上重建一个德国新文学(《鼓声》(1959))。他长期站在威廉。勃兰特时代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一边,对当代问题表示态度并采取行动。自从德国统一一一他继续将其看作一个政治和历史的错误一一以来,他在其小说《一件大事》(1995)中,热衷于恶毒地诅咒德国的统一和科尔的德国。他现住柏林。
派吹克。隋斯金德(1949)
永远是大学生的风度,好讽剌人而神秘兮兮,他把他的时间平分在慕尼黑、巴黎和卡尔卡索纳(Carcassonne)郊区。他成功地创编了电视系列片(《基尔酒》),他因《香水》而成为全球最好的销售者(1986年在全世界售出7000000册,有28种译本)。
体育:米歇尔。舒马舍(1969)
尼基。劳达阴险地把他看作"方程式1的创立者";别人则在他身上看到了普罗斯特(因其驾驶的敏捷)和赛纳(因其好斗性)的混合。他稳定的成绩使德国赛车成了首要的体育计划。
法兰茨斯卡。梵。阿尔姆西克(1978)
因其聪慧而话泼成为媒体的宠儿,因其着泳装和服装式样受到重视,她成了德国体育的第一明星:她获得了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自由泳和接力赛的4块奖牌(2银2铜)、1993和1995年欧洲锦标赛的6个称号。
鲍立斯。贝克尔(1967)
自1985年温布尔顿第一次获胜以来,他10年一直稳坐在网球冠军的宝座上,保持着他17年如一日的红棕色头发。沉重的一击,一次毁灭性的拦截――一种只是在球拍中才体现出来的聪明。
斯泰菲。格拉夫(1969)
这个布吕尔(Bruh1)的德国小姑娘,是80年代体育德国的明星,后来眼看着自己的星光暗淡了,原因是她父亲的爱情的荒唐与几乎同她的德国模特形象无关的税务小秘密――即使乃父在最初是远离事件的。
马蒂亚斯。萨姆尔(1967)
作为1995年协会主席,萨姆尔知道以自己的严肃、坚韧、防守的坚固、重新推进的稳妥,使别人慑服于他。"11个德国人"的前教练朱普。海因克斯说他是"超人"。
海克。德莱希勒(1964)
18岁夺得世畀锦标赛跳远冠军,这位短跑冲刺者(4x100米),在1988和1992年奥运会上4次获得奖牌。她曾是前民主德国议会代表,今天与法国十项全能冠军马克。布隆代尔结成连理。她还想向中距离长跑和1'heptath1on冲剌。
让。乌尔里希自行车赛。1997年环法赛令人惊愕的获胜者,他是赢得此项比赛的第一个德国人;而埃里克。扎贝尔则以积分摘下了绿色运动衣;德国电信以团队精神夺得了胜利。
希特勒完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