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课本知识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近年来,中高考命题中经常涉及一些课外知识,如历史试题中出现的谥号、年号、庙号题,语文试题中大部分阅读材料也来自课外。2008年阴阳方位题,2009年姓氏起源题和四面楚歌题等,就与教材知识联系较少。可见,高考命题逐渐摆脱教材与版本的束缚,图书资料、网络媒体等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鉴于此,平常应当有意识地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如社稷含义、阴阳五行、纪年方法、节日节气、传统礼仪等,但不能本末倒置,现行教材仍然是中学历史学习最重要的资源和工具,通过对教材的感知,获得系统的历史基础知识,才能形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读一本好书就如喝一杯陈年佳酿,读后细细品味,回味悠长,感触颇深。读书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充满书香的人生才是诗意的人生。
一、读课外书籍,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诚然如此。为此我们曾对105位同学做过调查;喜欢什么样的文学?调查结果,女生多数喜欢文学,历史;男同学比较喜欢军事,地理。从调查报告显示中学生还是喜欢读课外书的。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苗头。其实,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与浩如烟海的信息相比,薄薄的几本教科书负载的信息,简直是九牛一毛。青少年要想成为信息社会的主人,必须多关注新闻,多读课外书刊杂志,广收信息,适应时代。
1、 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我们曾做过问卷调查“你阅读课外书籍,父母会干涉吗?”,结果显示有一大部分父母会干涉子女读书。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便扛起了应试教育的沉重负担,书包是一天天在增重,作业是一天天在增多,他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每天起早贪黑很少睡足十小时。他们父母日夜盼子成龙,每天的情绪都在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化。结果在家长的意识中:课外书就是所谓“闲书”,读课外书就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因此严厉禁止学生看课外书。殊不知,课外书籍与课本知识关系颇密。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补充和延伸。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学校中习得的,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所以,我们要放弃对学生课余的觊觎,把时间归还给学生,为学样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
2、课外阅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当我们调查“你认为你当下的阅读对自己的学习有怎样的影响?”时,大家众说纷纭,。其实,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好多得益于书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面对疾病毫不退缩,甚至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然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同命运做着不屈的斗争,这类书籍可以给人心灵净化,使人思维得到提升。
读《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在读书过程中懂得何为忠、孝、友。我们还可以知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答案。古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古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古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四书五经就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而如今诗歌散文更是当代文坛中的一朵奇葩!每个人性格的不同,决定了自身情感上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对不同诗的类型喜爱。但无论你喜欢何种书籍,总会找到能陶冶你情操的那一类书。身后的道德底蕴和高雅的人文情操可以说大多数都是随着个人的阅历不断增长而不断提高的。然而阅历的增长多数是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而增长的,当然还与家庭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古人说厚积方可薄发,厚德方能载物!可以说不积累知识,个人情操难以得到陶冶!我认为读书不但能够开阔人的视野,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微乎其微的课本知识,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好校园的资源。
三。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证明了不断积累的重要性。由于不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要求,提供指导,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由于教学理念的差异或对语言积累的理解片面,语言积累的指导偏重于知识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忽视语言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重视了语言积累的结果,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把积累与运用割裂开来,这样的语文学习仍然处处存在成了脱离生活的纯工具训练。这样当然就收获极少,收效甚微了。
5、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解决问题的措施
1、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通过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意境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声情并茂的朗读,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榜样激励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需求。
(2)推荐学生阅读适宜书籍。书海茫茫,一个人穷其一生也读不完,老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书,推荐一些内容给学生。
(3)不定期开设课外阅读课。不定期地开展读书指导活动或交流汇报活动等,积极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4)要求学生坚持收看新闻、阅读报纸。
(5)语文课上注重课前课后的延伸与拓展。老师可适时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等。
(6)开展优秀古诗文的诵读活动。
2、建立良好地课外阅读阵地。
(1)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经常带学生上学校图书馆借阅。
(2)加强班级图书角的建立。发动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带到班级中,设立班级小图书角,建立规范、便捷的班级图书角借阅制度,并定期进行图书更换。这样资源共享,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3)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家庭网络,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1)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方法。
(2)指导自主型、合作型、探究型等课外阅读方法。
(3)加强课外阅读技巧的指导。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凡是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恋读书的特点,都从书籍中获得了学问、知识和智慧,以及修养道德的营养。阅
读不仅是他们的兴趣,而且成了一种生活方式。郭沫若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位著名学者,以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著称。他在文学艺术、哲学、
历史学、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国进步文艺的翻译介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建树。他天资聪慧是一个方面,重要
的是他从小勤奋学习,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他不满五岁就进了私塾,白天读经书,晚上读诗抄。以后,无论在文学、历史、数
学和其它自然科学方面,都有较好的功底。郭沫若先生是一位一生工作不息、探索不止、读书不懈、写作不停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全
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等重要职务,在繁忙的国务和社会活动中,他仍坚持读书写作。即使因病住
院,连吃饭都很困难,可他仍不忘读书看报。
人从一个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需要读书学习,人一生下来几乎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你不识字、不能读书时,也就开始听
父母读书了。一个人要获得生活、工作经验和能力,成就一番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读书学习是主要途径之一。现代社会的发展,需
要人不断的读书学习,获得新的技能;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要求人们要与读书学习相伴一生,读书的能力成为人的一种自我发展能力。
更重要的是,读书学习是提升人的生命层次的需要。随着生命的进程,人的精神生活要不断展开,人的学识、道德和精神世界要不断的充实丰
富、发展完善,学问变化气质修养,知识丰富精神生活,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不吸取营养的精神和不吃不喝的胃是一样可怜的。”这就要
求我们不断地读书学习,吸收优秀的精神食粮。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时期,读书学习尤为重要,前苏联大文学家高尔基曾把书籍称为青年
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你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使自己有所作为,要想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修养,就必须热爱书
籍,尽可能去博览群书。
3. 课外阅读和课本知识的关系
当调查“你认为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问卷时,52.3%的人说是没有主次,相辅相成的,47.6%的人认为是有选择的阅读是对学习有利
的,与课本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报告中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可以扩充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利于课内学习,很好的课外阅读可以巩固我们的课内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
,提高阅读能力,锻炼我们的思维,陶冶我们的情操。课外阅读是开拓视野,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直接培养接受书
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我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课外阅读学习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可以吸收一些最新的信息知识面,增强
信息量,使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得到扩展和深化,开阔视野;还能使自己懂得知识浩如烟海,学无止境,在这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非常重要
。课外阅读不受教科书,学校课程安排的限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发展方向去自由主动的选择,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
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些青少年学生往往因自身辨别、选择能力不强,或经不起诱惑,沉溺于一些庸俗文化,不良信息知识,甚至有害信息知
识之中,不仅学不到有用的东西,反而使自己受到了毒害,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处理课本学习与课外阅读的
关系上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因担心影响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很少安排,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把自己局限在单一的课本学习的小圈子
里,这已经是陈旧过时的学习方法,不利于自己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二是仅凭兴趣和爱好,甚至存有猎奇心理,把主要精力用于课外阅读上,
忽视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本末倒置。更有甚者去读了一些无用之书和有害之书。这都是需要谨记和避免的。
二、学会读好书
1. 如何选择读好书、读有用的书和吸收良性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纷繁复杂,书籍繁多,信息知识良莠混杂,垃圾信息知识、有害信息知识充斥,这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如何选择读好书、读
有用的书和吸收良性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学们使用的教科书自然是好书,当属必读之列。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大家学习的基本
的学科基础知识主要来自课本,阅读课本不是阅读小说和消遣性的书籍报刊,特别是自然学科知识,以上方法都能适应,并且还要注意总结积
累不同学科的读书方法。
在此,我们强调的是课外阅读。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中学生必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
现在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强调能力的培养,这在高考命题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单靠几本课本的学习已不再适应。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包括
:学科辅导资料、文学专著、报刊杂志、人文作品、人物物传记、科普作品、科技信息等。课外阅读的途径、渠道比较多,专著阅读、报刊阅
读等等,现在还有网上阅读。
2.课外阅读学习具有即时性的特点
课外阅读学习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可以及时吸收一些最新的信息知识,扩大知识面,增强信息量,使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得到扩展和深化,开阔
视野;还能使自己懂得知识浩如烟海,学无止境,这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非常重要。
课外阅读不受教科书、学校课程安排的限制,你可以自主地阅读学习,当你面对各种信息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去自由
主动的选择,要靠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锻炼独立学习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处在信息知识的“爆炸时代”,一个人不可能阅读所有的书籍。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在于掌握课本的基础
知识,课外阅读有一个选择和定向的问题,那就是要读好书,读有用的书,读适合自己发展的书。
总的原则是,课外阅读既要立足于必修的学科知识,又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考虑,既不能局限于所学的几门必修课,也不能仅从个人兴趣爱好
出发,脱离学习的实际。你可以依据所学的课本知识和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一个大致的课外阅读计划,比如,依据自然学科课程,阅读一些
科普作品,依据人文学科课程,阅读一些文史、哲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适当看一些学科辅导资料。考虑到满足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和今后的发展趋向,可以安排相关的课外阅读学习,象文学写作、音乐、美术、演讲与口才、人物传记、科学实验与制作等等。
由此可见,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遵循学
生的发展规律需要,激发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新世纪的青少年一代,将来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敏锐思维能力
的高素质人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将不懈为之奋斗,做到时间落实、读物落
实、辅导落实、笔记落实、活动落实的课外阅读活动,勾画出一个理想的书香校园。因为我们坚信,前进的脚步永远是向前的。
+++++++++++++++++++++++++++++++++++++
如果觉得字数多可以自己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