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酸的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原理是互相促进水解,而水解完全。
当弱酸的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时,弱酸的酸根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与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而使两种离子的水解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互相促进水解,而水解完全。
弱酸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在水溶液中互相促进水解,水解程度增大。水解问题包含彻底水解和不彻底水解。有些互促水解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有些互促水解反应能完全进行(俗称“双水解反应”)。
扩展资料:
双水解实验要求:
1、研究了反应物的滴定次序、溶液浓度及加入速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在搅拌下,将碳酸钠稀溶液缓慢加到硝酸银水溶液中 ( 使硝酸银稍过量) ,并继续搅拌至反应完全。然后过滤,滤出的碳酸银用少量水洗涤至合格,风干后即得成品。
2、要同时生成沉淀和气体才会发生,若生成物不满足这个条件,那么双水解程度不大,仍然可以共存。
3、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水解
问题所述的都是弱酸与弱碱的共存问题,弱酸弱碱双水解是可以共存的,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因为它们的浓度太小,所以反应的现象几乎不明显,视作不反应,可以共存。
铵根和碳酸根会双水解,但是浓度太小,所以可以共存,强酸强碱不可以共存。
双水解反应是指弱酸阴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例如三价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直至完全的反应。
但是实际上铝离子与碳酸氢根并不一定发生完全双水解,只要稍加控制反应条件,铝离子与碳酸氢根就可以发生反应形成碱式碳酸铝盐。
扩展资料:
双水解原理与条件
互相促进水解其水解程度增大,由于溶解度非常小且又不稳定易分解即生成的水解产物能脱离反应体系,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水解反应继续向右进行,直至反应完全进行;
但溶解度大些,不容易脱离反应体系,则水解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就达到平衡,水解反应不能完全进行。由上不难看出:生成的水解产物脱离反应体系是反应得以完全进行的重要原因。
因此, “双水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水解产物是容易脱离反应体系(溶解度非常小)的物质如:Al(OH)₃、Fe(OH)₃或H₂S、CO₂等极难溶的气体。当然,若互相促进水解程度非常大水解反应也可以认为完全进行。
综上所述,双水解反应能否完全进行决定于两个因素:
1、互相促进水解程度大小。(包括物质本性、外界条件等的影响)
2、水解产物的溶解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水解
NH4+和CO32-、NH4+和HCO3-这两组中两种离子能相互促进水解,但没有达到双水解(进行到底)的程度,所以可以(大量)共存。
NH4+和CH3COO-两种,氨水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是差不多的,所以醋酸铵是中性。(中学只有这一种)
你只要记住一点:双水解一定会有沉淀,不一定要有气体。(中学中,其实只要有难电离的就行了)
NH4+和CO32-、NH4+和HCO3-、NH4+和CH3COO-虽然双水解,但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NH4+与SiO32-、AlO2-双水解比较彻底,不能大量共存。
这其中的原因是: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大,相对来讲不容易逸出,溶液中一水合氨的浓度越来越大,对铵根的水解起到抑制作用,所以NH4+和CO32-、NH4+和HCO3-、NH4+和CH3COO-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硅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对应的酸一方面比碳酸、醋酸更弱,另一方面,硅酸和氢氧化铝难溶于水,使得反应体系中硅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水解促进程度更大。所以NH4+与SiO32-、AlO2-双水解比较彻底,不能大量共存。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的离子对有:
Al3 +与HCO3–、CO32–、HS-、S2-、ClO-、AlO2-;
Fe3+与HCO3–、CO32–、ClO-、AlO2-;
Fe2+与AlO2-;
Mg2+与AlO2-;
NH4+与SiO32-、AlO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