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史

2024-12-24 12:24:1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传奇似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位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中国语言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志摩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真,美和自由。志摩的诗清新美妙,通俗易懂。他的几首杰作如《偶然》,《再别康桥》,读来琼琼上口,深受人们喜爱。
  志摩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他于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娱乐界甚至将志摩的故事拍成连续剧《人间四月天》,来纪念这为杰出的诗人。
  这样一位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在外国,尤其是西方和美国却鲜为人知,不得让人叹息。在互联网上,关于志摩的网站虽不少,却多数是华文的,英文网站寥寥无几。志摩美妙的诗歌只能在中国大陆上流传,实在可惜。于是我们决定做一个中英文相结合的网站,向世界人世介绍这位中国的奇才--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于1895年1月15日生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地主里。当时正值"公车上书"前一年,经济不景气,百姓生活困苦。志摩生于一个由封建公商业向新兴资产过渡的家庭中,生活还算过得去。其父徐申如,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志摩将来走金融这路,而志摩却从小立志成为中国的Hamiton,实业救国。志摩的生母钱氏,特别疼爱志摩。志摩从小聪颖,很收人喜爱。志摩的奶奶最疼爱志摩,经常陪伴志摩。
  志摩五岁启蒙。他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学聪明超齐辈"。但是志摩不受管束,好发问。在当时社会,长辈比较喜欢乖巧,恬静的孩子,所以志摩常常挨骂。
  六岁到十一岁,志摩从师查氏,随同其读四书五经。童年时的志摩是一个好动,好思,好玩,好说的孩子。他对读书不感兴趣,却热爱大自然,经常一个去森林探险。他热爱生活,称"生活应该是艺术的"。
  志摩从小就看到百姓受摧残的事件,激起他救国就民的决心。他同情百姓的遭遇,立志救百姓于水火。
  1907年,12岁的志摩进入开智学堂。他在开智学堂时期,各科成绩优异,常受老师表扬。尤其是他的文章,更受老师称赞。1909年志摩已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于第二年进入全省最富盛名的杭州府中。
  在杭州府中时,志摩交流广泛,认识了不少好友,包括郁达夫。志摩成绩优异,年年任级长。他最佩服梁启超,他的文章和思想深受梁启超的影响。他一心想飞,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志摩于1915年毕业于杭州府中。
  正当志摩正如饥似渴的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却传到他的耳中。其父爱财心切,要志摩于一位富家千金张幼仪结婚。志摩一时无法接受,然而他又挨不过父母与奶奶的哀求,最终答应了。同年,志摩与幼仪结婚,然而他们本无感情。婚后彼此冷冰冰的。不久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学去了。
  1918年夏天,志摩拜梁启超为师,并在他的鼓励下,于同年8月14日赴美留学。他进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后来转至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然而志摩讨厌美国的教育制度,于1920年9月24日移去英国,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志摩去英国本想追随罗素,而罗素却去了中国,志摩扑了一场空。他在伦敦时认识了狄更生,并在他的介绍下进入英国剑桥大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志摩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了林徽音,并坠入爱河。他于徽音志趣相投,经常一起研究文学,诗歌,一起游山玩水。徽音很佩服志摩的学识,并从心底爱慕志摩。正当志摩于徽音热恋时,张幼仪从中国到英国来找志摩。志摩一心想跟徽音在一起,于是提出要于幼仪离婚。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也欣然答应。1922年3月,志摩于幼仪在柏林离婚。然而此时徽音也随父回国。
  志摩赶紧完成大学学业,并于同年8月回中国寻找徽音。当他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妻子。志摩深受打击。他知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得将对徽音的爱深藏在心底,过了一段痛苦的日子。
  他创办《理想》月刊,企图通过这个月刊唤醒人们寻找自己的理想。他关心百姓,经常于乞丐一起喝酒。他于梁启超,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共讨文学。
  爱情是志摩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失去了爱情的志摩将只是具躯壳。志摩在北京时认识了美女陆小曼。陆小曼是志摩朋友王赓的妻子,而王赓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小曼,常叫志摩陪伴小曼。志摩起初只是尽朋友之道,却慢慢得爱上了小曼。他知道小曼并不爱王赓,于是决定拯救小曼。小曼也喜欢志摩。
  1925年,志摩应邀欧游,吸取精华。他途经德国,顺便拜访张幼仪,却得知他的大儿子彼得逝世的噩耗。志摩的欧游尚未结束就接到小曼病危的电报,于是匆忙回国。原来小曼被逼去上海。她不愿意,便装病等志摩回来。后来小曼去了上海,志摩也随后赶到。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小曼于王赓离婚。志摩于小曼得以在一起。
  1925年10月,志摩接任了《晨报副刊》主编的职位。他于1926年4月在《晨报副刊》中添加《诗镌》一栏。《诗镌》共出刊十一期,发表诗一百多首。
  志摩于小曼于1926年结婚。婚后俩人生活美满幸福。在小曼的帮助下,他的诗歌产量惊人,接连发表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
  婚后的小曼仍改不掉奢侈的作风,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为了满足小曼的需求,四处奔波。他兼任光华大学,光关大学的教授职位,收入不薄,却仍不够小曼花费。一位传奇似的诗人就这样为生活而奔波。
  1931年,志摩在闻一多等人的支持下,创办《诗刊》。《诗刊》是志摩主办的最后一套杂志。同年11月19日,志摩在一次飞行中丧身,结束了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享年36岁。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时, 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 林徽音和陆小曼. 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人.
  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徐志摩曾讲过, " 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 更不用说驰名中外, 流芳百世. 志摩曾说过, 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里, 诗歌与他无缘. 他之所以提笔写诗, 是因为林徽音. 诗人在遇见林徽音后, 被林徽音的文学才华所迷住, 并迅速坠入爱河. 他用诗歌来与林徽音沟通, 向林徽音表达他的爱. 当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 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 他的诗歌产量也剧减.
  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 在热恋中, 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失恋时, 他的诗却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 如果没有爱情, 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歌.
  志摩是幸福的. 他的一生得到三个女人的真诚的爱情. 这三个女人中, 不管是张幼仪, 林徽音或是陆小曼都深爱着徐志摩. 林徽音虽没有嫁给徐志摩, 但从她后来写给徐志摩的诗中, 却对志摩表达了深沉的爱.
  张幼仪 & 徐志摩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正计划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父母已将他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 女方张幼仪, 是张润之之女, 是张家璈, 张君幼之幼妹. 张家璈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 张君幼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人物. 许申如能攀附这门贵亲, 当然是喜出望外, 而志摩却执直反对. 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
  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 1915年10月29日, 志摩与幼仪结婚.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 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1921年, 正当志摩与林徽音热恋时, 张幼仪从中国来英国寻找志摩. 当时志摩一心爱着林徽音, 又苦于幼仪从中阻隔, 于是提出与幼仪离婚. 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 也无法忍受这种若即若离的夫妇生活, 于是答应了. 1922年3月, 志摩与幼仪在柏林离婚. 幼仪随后前往柏林留学. 幼仪共为志摩生下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叫作彼得.
  1926年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 再一次见到幼仪. 此时的幼仪已是一位相当成熟的现代女性. 志摩原本带了件礼物来给彼得, 却不幸的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时志摩与幼仪都发觉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志摩死后, 幼仪抚子成人, 在经营方面颇有成就. 幼仪于1988年逝世.
  林徽音 & 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绿纱窗下共研文学. 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 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志摩虽知徽音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却仍苦恋着徽音,并设法接近徽音。而徽音总在他俩间保持一段距离。后来志摩于小曼结婚后,他仍暗恋着徽音。
  志摩于徽音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音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徽音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
  志摩死后,徽音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陆小曼 & 徐志摩
  1925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小曼与王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
  志摩一开始只是尽朋友之道陪伴小曼,并无非份之想。他经常与小曼研究诗词,文学,一起游山玩水。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志摩与小曼,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他们的父母,朋友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19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原来王赓决定迁移上海,他要求小曼随行。小曼不愿意。上海那边守卫森严,以后想要见到志摩将比登天还难。她只得装病拖延时间。志摩回国后,小曼禁不住父母的威胁,只能移居上海。志摩随后赶到。
  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婚后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他俩经常在夜间共谈文学。俩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小曼又恢复先前奢侈的作风。她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虽是两个大学的教授,收入不薄,仍供不应求。为此志摩四处奔波,诗才枯竭。
  1931年,志摩在一次飞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决定改过自新,戒掉鸦片。她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

回答2:

正当志摩正如饥似渴的在知识海洋中遨游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却传到他的耳中。其父爱财心切,要志摩与一位富家千金张幼仪结婚。志摩一时无法接受,然而他又挨不过父母与奶奶的哀求,最终答应了。同年,志摩与幼仪结婚,然而他们本无感情。婚后彼此冷冰冰的。不久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学去了。
  1918年夏天,志摩拜梁启超为师,并在他的鼓励下,于同年8月14日赴美留学。他进入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后来转至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然而志摩讨厌美国的教育制度,于1920年9月24日移去英国,进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志摩去英国本想追随罗素,而罗素却去了中国,志摩扑了一场空。他在伦敦时认识了狄更生,并在他的介绍下进入英国剑桥大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志摩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了林徽音,并坠入爱河。他于徽音志趣相投,经常一起研究文学,诗歌,一起游山玩水。徽音很佩服志摩的学识,并从心底爱慕志摩。正当志摩于徽音热恋时,张幼仪从中国到英国来找志摩。志摩一心想跟徽音在一起,于是提出要于幼仪离婚。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也欣然答应。1922年3月,志摩于幼仪在柏林离婚。然而此时徽音也随父回国。
  志摩赶紧完成大学学业,并于同年8月回中国寻找徽音。当他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妻子。志摩深受打击。他知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只得将对徽音的爱深藏在心底,过了一段痛苦的日子。
  他创办《理想》月刊,企图通过这个月刊唤醒人们寻找自己的理想。他关心百姓,经常于乞丐一起喝酒。他于梁启超,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共讨文学。
  爱情是志摩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失去了爱情的志摩将只是具躯壳。志摩在北京时认识了美女陆小曼。陆小曼是志摩朋友王赓的妻子,而王赓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小曼,常叫志摩陪伴小曼。志摩起初只是尽朋友之道,却慢慢得爱上了小曼。他知道小曼并不爱王赓,于是决定拯救小曼。小曼也喜欢志摩。
  1925年,志摩应邀欧游,吸取精华。他途经德国,顺便拜访张幼仪,却得知他的大儿子彼得逝世的噩耗。志摩的欧游尚未结束就接到小曼病危的电报,于是匆忙回国。原来小曼被逼去上海。她不愿意,便装病等志摩回来。后来小曼去了上海,志摩也随后赶到。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小曼于王赓离婚。志摩于小曼得以在一起。
  1925年10月,志摩接任了《晨报副刊》主编的职位。他于1926年4月在《晨报副刊》中添加《诗镌》一栏。《诗镌》共出刊十一期,发表诗一百多首。
  志摩于小曼于1926年结婚。婚后俩人生活美满幸福。在小曼的帮助下,他的诗歌产量惊人,接连发表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
  婚后的小曼仍改不掉奢侈的作风,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为了满足小曼的需求,四处奔波。他兼任光华大学,光关大学的教授职位,收入不薄,却仍不够小曼花费。一位传奇似的诗人就这样为生活而奔波。
  1931年,志摩在闻一多等人的支持下,创办《诗刊》。《诗刊》是志摩主办的最后一套杂志。同年11月19日,志摩在一次飞行中丧身,结束了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享年36岁。
  当人们提及徐志摩时, 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徐志摩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张幼仪, 林徽音和陆小曼. 她们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曾感动过无数人.
  爱情在徐志摩的人生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徐志摩曾讲过, " 爱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没有爱情, 徐志摩根本不会成为诗人, 更不用说驰名中外, 流芳百世. 志摩曾说过, 在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里, 诗歌与他无缘. 他之所以提笔写诗, 是因为林徽音. 诗人在遇见林徽音后, 被林徽音的文学才华所迷住, 并迅速坠入爱河. 他用诗歌来与林徽音沟通, 向林徽音表达他的爱. 当徽音最终决定与徐志摩的老师的儿子梁思成结婚时, 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 他的诗歌产量也剧减.
  徐志摩的诗深受他的爱情的影响. 在热恋中, 他的诗歌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失恋时, 他的诗却充满悲哀与对世界的失望与厌恶. 如果没有爱情, 徐志摩就不可能写出入此感人肺腑的诗歌.
  志摩是幸福的. 他的一生得到三个女人的真诚的爱情. 这三个女人中, 不管是张幼仪, 林徽音或是陆小曼都深爱着徐志摩. 林徽音虽没有嫁给徐志摩, 但从她后来写给徐志摩的诗中, 却对志摩表达了深沉的爱.
  张幼仪 & 徐志摩
  徐志摩高中毕业后正计划进入大学的时候, 他父母已将他的婚姻大事定了下来. 女方张幼仪, 是张润之之女, 是张家璈, 张君幼之幼妹. 张家璈是当时中国金融界的巨子, 张君幼是当时中国政界的显赫人物. 许申如能攀附这门贵亲, 当然是喜出望外, 而志摩却执直反对. 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嘴皮.
  当时的志摩对张幼仪一点都不了解, 更不用说爱情. 对于视爱情如生命的志摩,确这是怎么也无法接受的. 志摩的父母百般劝说无效, 只得请来祖母. 志摩挨不过祖母的哀求, 最终忍痛接受这门婚事. 1915年10月29日, 志摩与幼仪结婚.
  婚后两个人没有一丝感情, 生活没有一点乐趣. 他们见面时都是冷冰冰的. 婚后不久, 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读大选. 两人联系甚少.
  1921年, 正当志摩与林徽音热恋时, 张幼仪从中国来英国寻找志摩. 当时志摩一心爱着林徽音, 又苦于幼仪从中阻隔, 于是提出与幼仪离婚. 幼仪见志摩并无爱她之心, 也无法忍受这种若即若离的夫妇生活, 于是答应了. 1922年3月, 志摩与幼仪在柏林离婚. 幼仪随后前往柏林留学. 幼仪共为志摩生下两个孩子, 大的那个叫作彼得.
  1926年志摩欧游时经过柏林, 再一次见到幼仪. 此时的幼仪已是一位相当成熟的现代女性. 志摩原本带了件礼物来给彼得, 却不幸的得知彼得去世的噩耗. 此时志摩与幼仪都发觉彼此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志摩死后, 幼仪抚子成人, 在经营方面颇有成就. 幼仪于1988年逝世.
  林徽音 & 徐志摩
  徐志摩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上认识林徽音的. 林徽音当时十六岁, 在伦敦一所女子中学读书, 正是花一般的年龄, 长得又像花一般娇艳, 文学修养又好. 她既有中国传统闺秀的遗颜, 又有西方女子落落大方大方的风度. 她与志摩一见钟情, 双双坠入爱河.
  他俩月下漫步, 花前谈心, 舞会上双双起舞, 宴会上频频起杯, 绿纱窗下共研文学. 徽音被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 广泛的兴趣, 潇洒的举动, 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住. 志摩也佩服徽音的博学多才与美貌.
  张幼仪的到来使这对热恋中的男女清醒了过来。志摩决定于幼仪离婚,而徽音却随父回国,留下志摩一个人。志摩随后也赶回中国找寻徽音。当志摩最终找到徽音时,她已是志摩老师梁启超的媳妇。徽音在志摩于梁思成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梁思成。原因是徽音不想作别人的二奶,而思成忠厚老实,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伴侣。志摩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在极度的痛苦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志摩虽知徽音不会再回到他身边,却仍苦恋着徽音,并设法接近徽音。而徽音总在他俩间保持一段距离。后来志摩于小曼结婚后,他仍暗恋着徽音。
  志摩于徽音一直保持联系。志摩死的那天,徽音还在机场等候志摩。徽音是志摩一生中真正喜欢的女人。
  志摩死后,徽音不忘旧情,提议设立志摩文学奖,建立志摩图书馆和志摩纪念馆来永远纪念这为伟大的诗人。
  陆小曼 & 徐志摩
  1925年,志摩在北京认识了京城美女陆小曼。当时陆小曼恰是志摩的一位朋友王赓的妻子。这桩婚事是由小曼的父母主办的。小曼与王赓的性格格格不入,俩人没有什么感情。王赓因事务繁忙,经常没有时间照顾小曼,所以他常叫志摩陪小曼去玩。
  志摩一开始只是尽朋友之道陪伴小曼,并无非份之想。他经常与小曼研究诗词,文学,一起游山玩水。当时志摩正处于失恋的痛苦中,急需要爱情的滋养。小曼的才华吸引了志摩,他在小曼身上找到了慰籍。小曼与王赓没有一丝感情,也需要爱情。这样,这一对苦命鸳鸯一碰在一起便擦出了感情。
  志摩与小曼,一个是有夫之妇,一个是有妇之夫。他们的父母,朋友都极力反对俩人交往。俩人却不顾一切阻力寻求属于他们的爱情。
  1925年,志摩赴欧旅游。他次趟欧游本想拜访著名文学家泰戈尔,却在途中收到小曼病危的消息。他立即返回中国。原来王赓决定迁移上海,他要求小曼随行。小曼不愿意。上海那边守卫森严,以后想要见到志摩将比登天还难。她只得装病拖延时间。志摩回国后,小曼禁不住父母的威胁,只能移居上海。志摩随后赶到。
  在上海时,在志摩朋友的帮助下,王赓答应与小曼离婚,让小曼重得自由。从此,小曼与志摩的感情突飞猛进,俩人与1926年结婚。
  婚后在小曼的支持下,志摩的诗歌产量剧增,先后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等诗集。他俩经常在夜间共谈文学。俩人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小曼又恢复先前奢侈的作风。她花费无度,甚至吸食鸦片。志摩虽是两个大学的教授,收入不薄,仍供不应求。为此志摩四处奔波,诗才枯竭。
  1931年,志摩在一次飞行中逝世,小曼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决定改过自新,戒掉鸦片。她开始写文章,翻译外国名著。1965年4月,小曼病逝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