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货币和GDP的关系

2024-11-29 17:01: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GDP总量与货币总量有者非常密切的关系,货币总量的多少是影响GDP总量的重要因素;货币总量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纸币的总额。是对不同层次货币供给量的计算标准。货币总量就是按不同货币供应层次计算的货币量。

对货币供应进行分层次研究和计算总量,有利于分析各种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对商品流通和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同影响,有利于国家货币决策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以有效地调节经济活动。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欧美国家,各个国家的GDP总量与货币总量的总是保持着流量动态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扩展资料

GDP总量的核算范围:

一、生产范围: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拥有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以及付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生产。生产范围不包括不支付报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没有单位控制的自然活动(如野果或野浆果的自然生长,公海中鱼类数量的自然增长)等。

二、地域范围:

GDP核算范围原则上包含了位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单位的经济活动。本报告中的季度GDP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的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总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回答2:

一般情况下,广义货币的供应量与GDP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一)广义货币通过影响投融资,进而影响GDP增长。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当广义货币的供应量增加,意味着社会投融资能力的增加,而加大投资和融资力度,会助推经济增长;反之,广义货币的供应量减少,会抑制社会投融资能力,减缓投资和融资力度,会阻碍经济增长。
(二)广义货币的供应量增加,会推涨居民消费价格价格,而价格直接影响GDP产值的计算。当社会商品供给量一定时,货币供应量的增高,意味着物价就会上扬,而社会产出产品或商品的价格也会升高,这时计算GDP时价格是其主要助涨因素之一。相反,单位产品或商品对应货币量的减少,有着物价通缩,该条件下单位产品或商品计价低时,会减少GDP的算量。

回答3:

首先,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下面我简单解释一下的它的意思:
广义货币也就是M2,M2=通货+旅行者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基金份额(零售)。相信你应该发现了M2是个基于一个存款口径的测量。那么咱们用M2/GDP,当然了这个作为分母的GDP肯宁是实际GDP了。实际GDP就是当年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
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广义货币与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1.88倍,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每1.88元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只有1元,其中的0.88元基本上是泡沫。” 我想说如果“泡沫”这么好测量,那我们这几年的经济研究都白做了。难道M2/GDP的数值是1,就真是没有泡沫吗?难道M2/GDP数值大于1就是泡沫严重,就必须紧缩吗?太荒唐了
研究中我们一般用M2/GDP这个数值是来做纵向比较的,看一看中国的M2/GDP是多少,美国的M2/GDP是多少,欧盟的是多少。不错中国的M2/GDP是最高的,比经过三轮QE的美国还高。这说明了什么?中国的泡沫很严重?中国的货币政策其实很宽松?前面我说过了,M2是一个基于银行存款口径的测量。那么你先得关注各个经济体融资的渠道有何不同?毫无疑问,我国的融资渠道是最依赖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而美国的直接融资所占比例是比中国高很多的,其对银行体系融资的依赖自然比中国低。很显然存款的另一面就是贷款,所谓的存款派生嘛,创造了货币。所以我国M2相对GDP比美国高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这些原因,我们不能用M2/GDP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再从另一个角度说,M2的存量就跟“泡沫”有这么简单的线性关系?你不妨回顾一下历史,我们看到的是发达国家央行,这几十年来的货币政策已经由数量调控转变为价格调控。无一例外的放弃了以货币量作为指标,转而采用以基准利率作为调控目标有的还有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西方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是很多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经济学者拿一些缺乏依据口径不一的指标哗众取宠。
说得够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