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早把州作为行政区的年代?

2025-02-02 14:07:0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东汉。

中国先秦时代的地理区域划分单位,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三皇五帝时代(公元前2607-2110年)即有九州,即彼时将天下分为九个“州”。

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全国仍为13州,相当于现行的“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种制度前后延续了四百年左右的时间。

扩展资料

唐代的大州称为府,仍为州级。自从在边境设立节度使后,节度使发展成为州之上、道之下的行政区。

宋初承五代旧规,节度使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辖区内的军、政、财权,由节度使独揽,实际上是个半独立的小王国。

节度使所领只是一州府,宋政府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

此后,节度使一般不赴本州府治理政事,而成为一种荣誉性的虚衔,授予宗室、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对武将更是晋升的"极致",多者可带两三镇节度使,礼遇优厚。而节度使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等虚衔,或宰相罢官到地方上带节度使虚衔,谓之使相,尤为荣耀。

辽、金分别于大州或节镇诸州置节度使,掌管军民两政。此外,辽圣宗耶律隆绪亦将统领上京、中京地区契丹及奚族的五十一部首领令隐改称节度使。金于胡里改等路亦设节度使,管辖部族事务。元代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州

回答2:

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将“州”作为行政区划单位。三皇五帝时代(公元前2607-2110年)即有九州,即彼时将天下分为九个“州”。
秦朝建立以后实行郡县制,无州之设置。西汉的州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
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州的面积不断缩小,数量却不断增加。
隋炀帝时实行郡县二级制,唐高祖时又改郡为州,此时全国共有三百几十个州。
明清时又改州为府,所以有“兖州府”、“扬州府”等名称。明代的州有直隶州和属州之分。直隶州上隶于京师或各布政使司,地位视府;属州上隶于府,地位视县。州的长官也称知州。清承明制,直属于布政使司(省长)的州称直隶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苗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设自治州,行政地位在省以下、县以上。

回答3:

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曾对中国进行了区域改革,其中一项即为:“.....划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