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等基本特征。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3、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是目镜和物镜,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
4、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 ②对光(用低倍物镜)③观察(镜筒下降时从侧面注视物镜)、④整理存放。
5、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6、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物像偏左下方,玻片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如果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将朝左下方移动。
7、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步骤:①擦(擦盖玻片和载玻片)②滴(滴一滴清水)③撕(有镊子撕洋葱鳞片叶内表皮)④展(展开的上的是防止细胞重叠)⑤盖(盖上盖玻片的方法: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⑥染(用碘液染色)。
8、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①擦、②滴(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防止细胞变形) ③刮(用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 ④涂(涂抹的目的是防止重叠) ⑤盖 ⑥染。
9、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0、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还有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1、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色素和酸甜辣味的物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动、植物有)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它们都是能量转换器。
12、细胞分裂时,先核裂后质裂。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13、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14、哺乳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5、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16、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多为单细胞个体,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常见植物有海带、水绵。
17、最早登上陆地上的植物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但它们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18、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
19、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而且分化出了简单的输导组织。常见植物有卷柏、满江红。
20、种子植物有发达的根、茎、叶,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用种子繁殖。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常见的植物有银杏、松、苏铁。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
21、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细胞是透明的,没有叶绿体。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叶脉中有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有筛管,能输导有机物。表皮中有半月形的保卫细胞,能控制气孔的开关,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
22、植物在任何阶段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都占植物吸水量的95%-99%。
蒸腾作能能促进植物吸收水分,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还能有效散热。
2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4、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有关问题: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控制变量光,形成对照。脱去叶绿素的方法是隔水加热。
25、检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方法是用快要熄灭的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复燃
26、碳酸氢钠的作用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27、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是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28、呼吸作用: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29、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全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活细胞中进行。
30、田间松土和及时排涝都是为了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31、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换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天然的“蓄水池”。
32、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运动,用体壁进行呼吸。 判断身体前后端的标志是环带,靠近环带的为前端。
3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34、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是节肢动物。
35、蝗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触角是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足和触角分节,从中胸至腹部第八节共有10对气门,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
36、鱼类的体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体色是保护色。游泳器官是鳍,主要起平衡作用,尾鳍还能控制前进的方向。呼吸器官是鳃。口与鳃盖有交替张合的动作,是鱼在进行呼吸。感觉器官是侧线,能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37、(1)家鸽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内部结构特点有: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长骨大多中空,有发达的龙骨突,上附着发达的胸肌,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有喙无齿,直肠短,粪便不能贮存,有利于减轻体重。
(2)鸟类适于飞行的生理特点有:双重呼吸,能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心脏两心房两心室,两条循环路线,血液输氧能力强。
38、双重呼吸是指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能暂时贮存空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鸟类在飞行时进行双重呼吸。
39、家鸽的嗉囊能贮存和软化食物,肌胃也叫砂囊,能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食物,最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
4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用肺呼吸 ,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体温恒定。
41、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2、蚯蚓用体壁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鲫鱼用鳃呼吸;青蛙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鸟类用肺进行呼吸,用气囊辅助呼吸;海豚用肺呼吸。
43、鱼类和两栖类体温不恒定;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
44、动物通过运动有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繁衍种族。
4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骨连结合称骨骼。一块骨和一块骨骼肌都是一个器官。
46、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
47、关节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灵活。关节囊内有韧带,使关节牢固。
48、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的刺激就会收缩,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就会产生运动。人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49、根据动物获得行为的途径,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学习行为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
50、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其特点是:群体内部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明显的等级。
51、动物能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52、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对某种动物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能产生人类需要的药物或营养物质。如“蚯蚓生物反应器”能处理有机废料;“乳房生物反应器”能产生含有人乳铁蛋白的乳汁。利用仿生学原理发明的飞机和雷达,模拟人脑研发的电脑和机器人。
5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营养方式是寄生在活的细胞中。生殖方式是自我复制。可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类。
54、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它们都是单细胞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营养方式为腐生或寄生,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当环境不利时,会形成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55、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和蘑菇。它们的营养方式是腐生和寄生。用孢子繁殖。
56、生物分类的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是界,最小的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
57、根据植物是否用种子繁殖将植物分成了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根据种子植物的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将它们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根据种子中子叶的数目,将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七年级下册
58、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59、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能源的贮备物质是脂肪。既不能提供能量也不构成细胞的是维生素。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
60、缺乏维生素A患夜盲症,补肝脏、胡萝卜;缺乏维生素C患牙龈出血、坏血病,补蔬菜水果; 缺乏维生素D和钙患佝偻病、骨质疏松,补肝脏、鱼肝油; 缺乏维生素B1患脚气病、口角炎,多吃粗粮;缺铁患贫血;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1、消化系统由 消化道 和消化腺组成。具有消化功能的是口腔、胃和小肠,具有吸收功能的是胃、小肠和大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62、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为麦芽糖,最终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在小肠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63、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唾液只能消化淀粉,胃液只能消化蛋白质,肠液和胰液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64、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还有小肠绒毛 ,大大增加了它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吸收。
65、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主要器官是肺。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起到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肺的特点有:肺泡数目多,壁薄,外面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完成气体交换。
66、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小于外界气体压力,外界气体进入肺。
67、呼吸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泡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扩散作用)。
68、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
69、血液加入抗凝剂后,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70、血浆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71、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
72、白细胞是最大的血细胞,有细胞核,能防御疾病。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它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
73、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特点是:管壁厚,弹性大,血液速度快。出血呈喷射状,止血要止近心端。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特点是:管壁薄,弹性小,血液速度慢,四肢的静脉中有静脉瓣,出血缓慢,止血要止远心端。毛细血管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血管,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特点是:管壁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74、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两者在心脏处汇合。
75、心脏由心肌构成,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这是由于左心室需将血液泵至全身,而右心室只需将血液泵至肺。左心室和左心房流动脉血,右心室和右心房流静脉血。心脏内有房室瓣和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
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脏舒张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76、体循环的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功能是给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氧并带走废物,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77、失血达到1200-1500毫升时,有生命危险,应输入同型血,但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失血不超过400毫升,血浆和血细胞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调节作用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78、脉博是指动脉的博动,在桡动脉处测得,与心率的次数是一致的;血压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血压高于18.7/12千帕为高血压,血压低于12/6.7千帕为低血压。
79、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为贫血,应补充含铁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白细胞数量多说明身体某部位有炎症。
80、人体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是通过肺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二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三是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
81、肾结构分皮质、髓质和肾盂三部分。皮质颜色深。肾小球分布在皮质中。
82、肾脏由在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分布在皮质。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肾小囊是双层壁,中间为肾小囊腔,内有原尿,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肾单位内有两处毛细血管,一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肾小球,二是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动脉中流动脉血,流经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后变成静脉血。
83、尿的形成过程: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等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②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余部分则形成尿液。
8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由于膀胱的贮尿作用。
85、排尿的意义是: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86、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真皮内有血管和神经。当环境温度高时,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皮肤具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87、内分泌腺是一类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
88、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幼年分泌不足患侏儒症,分泌过多患巨人症,成人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幼年分泌过少患呆小症。胰岛素缺乏患糖尿病,可以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89、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或: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90、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所以有反射功能,白质有传导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人类特有的是语言中枢。
89、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的是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由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是对语言和文字建立的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
90、瞳孔的大小由虹膜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将物像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视觉在视觉中枢形成。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光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其矫正方法是配戴凹透镜。
91、皮肤和粘膜构成了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它们的作用特点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92、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了第三道防线,它能通过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它的特点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93、免疫有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94、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
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95、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染病(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血液传染病(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体表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
96、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死的动物深埋和隔离传染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其余的措施通常为切断传播途径。
97、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简称OTC),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药物说明书,以确保用药安全。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1、一朵完整的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三个部分,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是两性花。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玉米是单性花,靠风力传粉。当风力不足或昆虫缺乏时,通过人工辅助授粉达到增产的目的。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过程。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中有一个或多个胚珠,果实里就有一个或多个种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受精中央细胞将来发育成胚乳.
3、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包括胚根、胚轴、胚芽、子叶)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两片),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胚。我们平常吃的豆瓣是大豆的子叶。玉米种子是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子叶一片。我们平常吃的面粉成分主要来自小麦的胚乳。
4、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备完整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5、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6、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7、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该区长有大量的根毛。内部有导管。
8、在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
9、 庄稼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有机物(光合作用合成),其中需要最多的是含氮 、磷、钾的无机盐。含氮无机盐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使枝叶繁茂。含磷无机盐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无机盐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使植物茎秆健壮。
10、木本植物的茎可以不断长粗,因为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所以嫁接时,要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接穗才能成活。
11、侧枝顶端的芽叫做顶芽。枝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混合芽将来发育成叶和花
12、枝芽中间部分是芽轴,芽轴发育成茎,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新的芽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13、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14、无性生殖的应用:(1)嫁接(将来开花结果与接穗保持一致)(2)扦插 (3)压条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在短期内大量培育植物新个体,并可防止植物病毒。
回归课本就可以了。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