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生活的真味
总有一种声音,似水般席卷人事尘埃。于是人们都说,该向前看吧,未来那么美好。一个个生活故事,沦为未来的伏笔,潜沉的却是那些你曾历经过的和正历经的。未来像某个看不见的权威,充满了形色不一的说教。 其实,让人咀嚼生活的真味,只是回忆。人生常态,回忆弥散着属于你的真实欢乐和切身之痛。它们来过你的世界,与你共度流金一般的岁月。在回忆中,你骄傲地感性过,你痛苦地坚决过。如果人生是一座艺术品,那么回忆则是人生的诗学,刻骨着灿烂年华,铭心着绝版青春。
一直在寻思什么是生活的真味。其实,知道是在自寻烦恼。可是,又不能忍住不想。毕竟,这是一个颇具高度的哲学问题,而哲学问题一贯是艰深且不易觅得答案的。于我这凡俗之人,偶尔痴缠起来,即使累疼了脑子,迷惑了心灵,也并无什么特别的感受或者收获。不过,还是不舍得放弃这个精神层面的话题。所以,三番五次地翻读蒋勋先生的《忘言书》,不为求解,只是寻找一片能够暂且安置心灵的休憩之地。因为清楚地知道自己并不想像上学时那样,为解决一道难题处心积虑,寻找答案。
初翻开这本简洁精致的小书,映入眼帘的是很家常的篇章名,很朴拙,很家常的味道。《宿舍》《空心菜》《昙花》《猫》《蝉》,都是一些我们熟悉的植物或者动物、昆虫。我知道读这本书,一定是冲淡平和的,不会有什么奇趣或者突兀的风景在前面等着我。这又何妨呢?我早已过了猎奇的年龄段,至于寻幽探秘之类的花活远不如眼见为实的景物来得踏实。这样想着,这本书不正是一剂安抚我浮躁心情的良药么!果然,如我所愿,他的文字就那么平和地进入视线、头脑、心间。很自然、熨贴地在意识里穿行。我仿佛看见一幅未加渲染的生活画卷在眼前缓缓拉开。
一个大大的院落,或者更是一片向阳的无人侵扰的山坡上,那些茂盛的植物在肆意地生长、蔓延。我看着那些“空心菜已长成野生植物,跟野草一样强韧,在干旱的秋冬季也竟然可以生长。”这是一种怎样蓬勃的生命力啊!而看看自己和周围的人们,大多为生活、工作、家人、住房、求学所累,虽然不至于满脸菜色,长吁短叹却是间或有之的。我不能说这不是生活的本真,可是,我们真的要每天困守于此吗?还是像那些植物一样,选择一种更加简单、向上、没有束缚的生活方式呢!
在书中有一篇叫做《空白》的文字,是我这几晚临睡前必读的。这是一篇不长的文字,却每每咂摸出不同的滋味,不肯放下。“我想回到空白。我努力使自己的思维归零。我的闹钟充满了太多的规则、道理、意见、目的,而我越来越发现它们的虚伪,不过是日复一日,远离真实生活,趋应世故,习惯的结果吧。”可不是吗?真的是这样,我们陷在这些规则中,行走在嘈杂的世间,让自己迷失在那些繁复如蛛网的规则中,沉迷不知返回。正如和我同看这本书的对桌的年轻女子,惊愕地和我说,“我是不会因为读了这本书,思考了这些问题,就放弃这花花绿绿的世界的。原本,这个社会就是充满了各种规则和机遇,至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就是在他所处的社会中,也只是一个假想的环境。”我不想辩驳什么。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大家都有共同的理想或者憧憬。
我只想借用《空白》中的文字告诫自己,“意见、知识,都离我远去吧。当意见与知识如肿瘤一般恶性扩大蔓延,我们是否还为自己系哦啊晓得新的感觉留下一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