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称呼亲王的时候为什么在亲王前面都有一个字?

比如说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什么意思
2024-12-14 05:14: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这是因为清朝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回答2:

那个字是亲王的封号。其实全称应该是和硕X亲王,正常称呼的时候和硕两字可以省略。
以我比较熟悉的和硕怡亲王胤祥为例,他的封号是怡,出自论语“夫妻雍雍,兄弟怡怡”。别人称呼他的时候可以是怡亲王。背后简称怡王也行,不过当面这么叫会显得不尊重。雍正在批奏折时偶尔会直接用“怡”字当简称(不过最常见的叫法是王子)。

回答3:

你举出的这三位王爷都是清朝的铁帽子王爷 铁帽子王就是所谓世袭罔替的王,铁帽子王既有亲王也有郡王。清入关后最著名的有8个铁帽子王: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后来封的铁帽子王还有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亲王如果不是世袭罔替,那么在承袭的时候就要降袭,也就是说他的儿子只能当郡王,郡王的儿子只能当贝勒,贝勒的儿子当贝子,一直降到奉恩将军。

回答4:

这是皇帝给他们的封号,有人死后还有谥号,如康熙的十三子胤祥被雍正封为怡亲王,死后封怡贤亲王

回答5:

那个字是亲王的尊号,郡王也有,如钟郡王,孚郡王,但是贝勒和贝子是没有的。一是为了显示尊贵,二是为了便于区分。亲王那么多,如果不给称号容易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