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和阻碍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2.尽管也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
3.由于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总体的农业生产,使文化的延续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4.由于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文化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二、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由于地形地貌繁复,地理特征多样,造成文化多样。
2、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不同。农业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别。
3、各种文化区域之间经济形态、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不同,且接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与其他文明的比较)。
2、形成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自成体系,与西方大异其趣。
3、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具备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
4、长期隔离和文化发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识。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我国许多聚落都位于河流或山脉南北,因此就会以“阴”或“阳”命名,如贵州省会贵阳,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湖南的衡阳市,在衡山之南;四川的绵阳市,位于绵山以南得名;河南省南阳市,位于南山以南;山西的山阴县,因县境在佛宿山之阴得名。此外河南的洛阳,位于洛水以北;河南的汝阳,位于汝水以北;湖南省益阳市,位于益水之北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