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远古动物体型都很巨大?

2025-02-06 03:04: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植物比动物更早登陆,导致大气中含氧量大幅度增加,空气中氧的丰富又为水的含氧量增加提供了基础,因此远古动物体型可以长得很大,比如一米长的蜻蜓、奇虾、巨型直角石、恐龙等。丰富的氧可以为动物体型增大提供基础,但并非一切动物都可能长得很大,具体的还得通过自然选择来决定,比如哺乳动物的祖先--似哺乳爬行动物长得就并不大,反过来看,地球史上最大的动物恰恰在现代,那就是蓝鲸,这些都是特例。

回答2:

进化呀,疯狂的往大里进化,最后消停了哈哈

回答3:

为什么史前生物长得都很巨大,而现代动物大多都缩水了?

回答4:

远古时地球比现在要小,那时地球上物质结构密度松散,因为星球越小物质越松散,星球越大,物质结构越密。
我濮青松早在2004年11月4日写过的“恐龙是金星人放养于地球的生存适应性实验的试验品”一文,就有过这方面的解答:“因为那时地球离开太阳比现在更遥远,使地球自身引力远没有现在强,就使那时地球上物质结构密度松散,就使金星人放养的动物后代越来越庞大成了恐龙。现地球的引力强度大多了,如有恐龙能够再现也一定无法生存,不用说能不能开步走,连站也站不起来。也就是说,如果那时金星人直接留住在地球的话,他们那个时候的后代也会变成庞然巨人的。把话再望后说,如果到数百万数千万年后,由于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地球上一切物质结构密度也会越来越紧密起来,地球上所有动物也包括我们人类也一定会越来越短小。好在那时我们地球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移民到火星上成了那个火星的‘外星人’。”
我认为:宇宙是无限大的,似地球有生物生存着的星球绝不是宇宙中的唯一,一定有某些星球也具备与地球相似的能够使生物生存的各类条件,在宇宙中一定有无数多个有人类等生物生存着的星球,只要这个星球有人类或者其它生物寄住,那么相同的生物如在不同的星球生存,它们的形貌应该大同小异地相似但不一定完全相同是因为难免有杂交的变异;相同生物在不同星球的体积大小与它们所寄住的星球质量和引力大小成反比。这就是说:星球的质量越大,引力也越大,所寄住的生物相对体积反而会小一些;星球的质量越小,引力也越小,所寄住的生物相对体积反而会大一些;星球越小,相距它的引力中心----恒星越远,星球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星球越来越大时,相距它的引力中心-----恒星也会越来越近。就如《地球大揭秘》雷元星先生著,第七章:地球的母亲_______太阳;六、地球物质的来源:“……随着太阳风粒子流不断到来,2光年左右的高空渐渐堆积起厚重的等离子云层,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在寒冷的高空冷却还原为原子、分子,聚为雪花、雪球、冰雹、大冰球、彗星、行星、往下掉落。原来,45亿年前的太阳风粒子流就是现地球物质的来源,太阳既是地球的起点,又是地球的终点。……”,雷元星教授的新型科学定理:“一切宇宙天体都在向其引力中心坠落”。
例如:1公斤的棉花与10000公斤的棉花,它们的体积在平地散放就与重量一样是1:10000的同样倍数,如果把10000公斤的棉花改变(平地散放)为叠放,就是放入底面积较小的光滑很高的立式圆筒内,再去测算一下这10000公斤重的棉花的体积,就不再与原有体积与重量一样是1:10000的倍数了,而是1:7300被明显地压缩了。同理在海平面上装入的10立方米的海水,与在海平面5000米以下取的海水装入容器也是10立方米,注意:在海平面5000米以下装入海水后要及时必须使容器密封,这一对相同物质的海水体积相等而重量是不会相等的,在海平面5000米以下与海平面上相同体积的海水,5000米深处的海水要比在海平面上的海水要重得多(用以上2种类似方法或者别的方法也可以测算其它物质)。可见被压缩的不仅仅是空间,物体重力也在压缩物质的密度。
每个星球圴在长时期不断地聚集大量太空等离子气体、游离气体、太空尘埃、冰粒以及其它小型物块(流星)等,使每一个星球在越来越增大,在长期的重力压缩之下星球上的物质结构密度就会越来越紧密,同时星球的不断增大也使引力在不断增大。
在不同行星上的相同物质和相同生物体会有密度和体积的不同也是这个道理,星球越小在这个星球上的物质结构密度也就松散些生物体就会大一些,星球越大在这个星球上的物质结构密度也会越来越紧密起来相同生物体会小一些。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