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作家彭艺林的《遇花遇梦遇旧人》
遇花遇梦遇旧人
彭艺林
一路遇见岩桂在开花,建兰在开花。
黄色的,红色的,顶着季节的寒露悠悠绽放。
一如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冲锋陷阵,无畏先锋。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迷恋花的人,
对那些开在山野溪涧的花儿,只觉芬芳,却全然叫不出名字。
很多时候,走马观花,周身即氤氤氲氲,心态恍惚。
最挚爱的,抑或说,最能激荡起心灵波纹的,
依然是玫瑰,那种山盟海誓与地久天长,和诗人的情怀无关;
曾经留意蓝色妖姬,道格拉斯,戴安娜。
曾经为她们转山绕水,此刻故地重游却无边际的茫然。
我想不出留下的理由,或许不过是东流逝水尽,叶落归残霞。
阴沉沉的气候伴随淅沥沥的小雨,点点滴滴润到心田。
我像阿甘一样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沉静地思考,并且和陌生人闲聊,
我问他们生活和巧克力的关系,总会有一个答案将我闪电般触痛。
然后我反过来安慰自己,自言自语,我明白我有两个自己。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我说,我不想尝试巧克力,我喜欢山楂片和口香糖。
朋友说得对,有些事情不需要太在意,
所以在长椅上孤独等待吧,下一个陌生人是戈多吗。
时而会收到三三两两的短信,号码陌生,可能就是多年的旧人,记不清名字。
“在路过而不进城的人眼里,城市是一种模样;在困守于城里而不出来的人眼里,她又是另一种模样;
人们初次抵达的时候,城市是一种模样,而永远离别的时候,她又是另一种模样。每个城市都该有自己的名字;
也许我已经用其他名字讲过伊莱那;也许我讲过的那些城市都只是伊莱那。”
深夜我时常自我告诫:我希望优雅淡泊,宠辱不惊,做行路僧人,过极简生活。
可是,我却时常忧伤,时常聒噪,为鸡零狗碎独怆然而涕下。
作为人,最凶恶的敌人是不是就是自己?
非要等到杯盘狼藉,昏天黑地,才能感知此身飘零?
那些无可无不可的欲念,就如同沙子和清水,流过指缝。
纯粹生活,是松开手,让拳头里的沙子散落土壤,清水流回河川。
少牵挂,少觊觎,少纠缠是是非非……
翻来覆去,到凌晨时分才混混沌沌地睡着。
梦里,她早已白发苍苍,迎着白色的雪霜,穿着一袭白色的衣裙。
而我站在黑暗的窗台,窗帘是黑色的,长发也是黑色的,眼神游荡失所。
梦到她对我絮絮叨叨却一字都听不清,梦见她走进屋子将灯盏打开。
梦到一屋子曾经失散的朋友,手捧着花花绿绿的糖果。
用温热的手臂环绕着我的腰,还是熟悉的姿势,只是我无法回应。
外面的凉风徐徐吹进窗台,那是玫瑰的花香。
梦到她的肌肤,香肌玉体,伤痕点缀。
梦到她不再喜欢吃家常豆腐。
梦到她说,给我寄一封信,就在蝴蝶山庄。
梦到她修道终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梦里,我知道自己一直在做梦,只是不愿醒来。
此情此景不知何时才会重现。
午夜梦回,星星点缀,起身去浇楼上的花朵,
忽然看见邻居房间的灯也亮了,有斑驳身影若近若远。
事情发生在一年的元旦之后,具体是几号我已经记不清楚了,那天很冷,冰冻天气,本来这种季节我肯定是呆在杭州,猫在家里,要么偶尔去一下铺子,总之我是不太会在这种情况下出远门的,不过那年是一个例外,那年我不得不和家里人一起,长途跋涉,回到长沙边缘的一个山村里。
那个村子是我们的祖村,名字叫冒沙井。
外表看起来,这村子和现在新农村没什么区别,农民房雷起来老高,搞的花里胡哨的瓷片,往里面一点是老村子,顺着山势有很多老黄泥房,那是真的很老的房子,最初的梁子是什么时候立起来几乎不可考究,这些大部分是老人住的,有些已经没有人了,变成无主的孤房,整个房子都是斜的,看上去随时会塌的样子。
我们到祖村来,并不是来叙旧过年的,事实上我从出身到现在,回老家的次数没有超过一只手,特别是大学之后就更不愿意回来,这里十里八乡的什么都没有,电视台也只有这么几个,我自然是不愿意呆。
不过这一次却不得不回来,不仅是我,就连三叔,二叔,我老爹都必须得回来。
表面上看上去,似乎是村子里出了什么大事情,然而实际的原因却很让人无语,回来的原因是因为这里修高速公路,正好过了老墓地,所以家里的祖坟要迁,否着就要给推土机铲平了。
这种在于我看来非常无奈的事情,村子里的老头子们却是很看重的,签主坟就是要换风水,还要扰先人,总之是大事,我老爹是长子,我们一家又是村里吴家那一支最兴旺的,所以我爹他们三兄弟一定得回来主持大局,其实也就是掏大头的钱。
我爹出了名的好说话,也就答应了,说也顺便着让我和几个堂兄弟认主归宗。这才回到了这里。
本来我还有一点祈望,就是这一次这么多人一起回来,有可能会比之前有意思,因为到底是山里头,你要是有伴儿,那还是能搞点乐子出来的,我记得表公那边可能还有老猎枪,要是能打猎,也算是不错的消遣。
没想到二叔到了就给抓去给人看风水了,三叔是这里的地头,一年要跑五十多回,所以到了也就找人搓麻将去了。我父亲给几个本家的老头抓去商量事情,老爹知道我不安生,就不让我乱跑,他们在祠堂前商量事情,我就给一个人撂在祠堂里闲晃悠。
我家的祠堂在老村子的地界,那是间大房子,不过和那些电视里的古宅不同的是,这件老房子也是黄泥抹起来的,没有白墙黑瓦,进去先是一个院子,中间有一个亭子一样的戏台,在在里面就是灵堂,灵堂又高又大,但是往上看屋顶,星星点点全是破洞,下雨天肯定不会安生,祖先的灵牌就放在灵堂的尽头,墙壁上挖了好多的佛龛一样的洞,每个洞里两个牌,都是老祖宗的名字,面前是供桌,不过蜡烛都是用电了。
这祠堂还是我爷爷出资复修的,所以年代也比较久了,吴家的人丁本来就不是很兴旺,加上最兴旺的一支迁在杭州,所以这个祠堂的这个情形,还算是过的去了。我找了一下爷爷的牌子,也是块大牌子,其实爷爷是入赘到杭州的,应该不能上这个祠堂,现在上了,必然是爷爷生前搞的手脚。
在这种地方是极无聊的,加上天气寒冷,祠堂里又没人,我就耐不住,开始四处摸摸碰碰。读读对联,看看功德碑,这时候,我忽然就发现祠堂的边上,有一道走廊,通到一个门,出去之后就是祠堂后面的空地,那里有间老茅草屋子。
当时我也没有多想什么,就走了过去,一方面空地上有太阳,另一方面茅草屋子看上去挺古老的,还锁着大铁链锁,看着听吸引人。
走到边上看锁的样子,就发现果然应该锁着有年头了,窗户就是两个大窟窿,窗框上糊着非常古老的报纸,显然原来是有窗的。
我百无聊赖,就探头往里面看去,里面很暗,但是能看到里面全是干柴,地是泥地,在干柴的上面,是一只满是干泥的大头棺材。
棺材
Coffin
茅草屋里光线晦涩,我只能看清那是一只老式的棺材,一头大一头小的大木匣子,体积并不大,不像那些电视里放出来的大户人家的棺材,棺材上全是泥,几乎已经看不清棺材本身的纹路。
这只棺材让我有点心跳加快,一下激起了我无限的联想,虽然记忆不是很清晰,但是好像祠堂本来和棺材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家族葬礼,祠堂就是古法礼中停死人的地方,我还记得爷爷死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停尸,当时还是盛夏,有道士封臭做法,大体是繁琐的仪式,我已经完全记不清楚了。所以这里有棺材,应该不算奇怪。
问题是,为什么这只棺材会被放在祠堂后的这个茅草屋里,而且上面全是干泥,看这屋里蜘蛛网和灰尘的样子,以及锁生锈的程度,这只棺材停在这里已经有相当长的岁月了。是在十年前,还是几十年前,因为什么原因,这只棺材被抬到了这里,一直放到现在呢?这棺材里有尸体吗?又是谁呢?
我在一瞬间心里闪过了很多念头,有点心痒痒的,看来这祠堂和这茅草屋,以及里面的古旧的棺材,这些东西背后必然有一个故事。
无奈,我身上穿的是前几天新买的ME&CITY,我的身手又比较迟钝,否则我肯定会爬进去仔细的瞧瞧,不过,我知道即使是进去我也瞧不出什么,我总不能撬开这是棺材,谁知道这里面会是什么东西?
瞧了半天,我悻然而回头,绕过了茅草屋继续往后,就是一片农田,已经荒废了很久,里面杂草丛生,我顺着田埂往里走,发现没种东西的大概有四五亩那么多,这应该是我们家分到的祖地了,可惜我老爹父亲三个都不是种田的料,这地竟然长成这样了。
再往前就是别人的地了,后面能看到地的尽头,那是山坡,有小路往下,下面是梯田的下一段。
再走也就是这个样子了,我心里一边盘算,这些地到了杭州能值多少钱,一边往回走去,老爹他们不知道完了没有,如果还没,我就在边上听着,顺便锻炼一下长沙话听力,怎么样也比在这里闲逛要好。路过那茅草屋的时候,我顺着又往里看了一眼。
阳光暗淡了一点,屋子里更暗了,我什么都没有看清楚。
当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向表公打听那棺材的来历。
表公算是这里老资格的了,现年79岁,除了赶集,他基本上没离开过村子,然而问起这个事情来,他也不是十分的清楚,那祠堂的后面的茅草屋里面有一只老棺材,村里人都知道,不过,这棺材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他们都没有什么印象,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人经常经过那一带。
还听更老的一些人说,这茅草屋还是盖在这祠堂之前的,当时那里是一片废弃的土房,给吴家买了下来,全推平了盖了祠堂,就唯独剩下那一间,一直留到了现在。至于这茅草屋原先是谁盖的,里面的棺材的来历,就无从考证了。算起来,这大约是六十年前的事情。
六十年前表公是19岁,这时间实在是太久远了,他也不记不清楚是当时那棺材已经在那茅草屋里,还是之后的60年间有人放进去的。不过看这棺材的样子,本身就很古老,具体到底是什么时候的棺材也不好说了,想着我心里有点慎,越发觉得这里面有故事。
我们吃饭是在祠堂吃的大桌饭,和村里的其他亲戚一起吃的,表公的身体很硬朗,吃晚饭打着水烟就回去喂鸡,我老爹让我送送,我就跟着去了,路上表公就对我说,如果我真的赶兴趣,可以去另一个村问一个叫徐阿琴的老人,他是当年吴家请来管祠堂的,吴家祠堂刚修的时候,他就在这个村子里给人当长工,这祠堂他也帮手盖了,后来第二年就土地革命了,他分了很大一块地就回去了,算起来到现在可能有100多岁,要说这事情有人记得,那也就只可能是他了。不过也好看运气,100多岁了,鬼知道他现在是什么情形。
我心说我又不是吃饱了空,而且我也没多少和百岁老人打关系的经验,心说算了,也就点头敷衍了过去。
在整件事情中,这是我犯的第一个错误,然而却是最严重的一个。
移棺
Move
吴家的祖坟是在一座岩山的阳面,山大概有200多米高,并不壮观,那里也并不止吴家一座坟头,正面山坡上零零落落,不同的位置大概有四五个各种样子的坟包。都是村里大户人家的阴宅。上山有一道土道,因为平时走的人不多,杂草丛生,好在现在是冬天,人穿的多草也稀,走起来不是很困难。
这座岩山的面前,本来是一条很大的山溪,所谓风水宝地,当时的人也就是前水后山这么一个概念,不过现在上有有人建了小水电,还有人挖沙,山溪早就干涸了。
移棺的仪式选在了我到村子第三天的上午,看黄历是个好日子,所以不止我们一家,很多其他的村民也在准备,岩山密密麻麻,这里一堆那里一群都是人。
我属于长子嫡孙里排的上号的,老早就跪到了坟头前,一边的道士还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四周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我之前一直很有兴趣的是,土夫子的坟会是什么样子的,不过看了真是大失所望,和普通的农民墓差不多,水泥浇起来的一个扇形屏风一样的坟头,前面是一块大水泥碑,后面是和山连起来的封土,全是杂草,如果没有那水泥的部分,你绝看不出来那里有个坟。
三叔告诉我,咱们家的祖坟算是村里老的了,在清朝的时候还有乡绅重修过,这水泥的是建国后浇上去的,爷躺的那层是修在老墓上面的,这老墓下面的大概六七米才是祖宗的坟,是个什么样子,他们都还没见过,不过绝不会有地宫,叫我就别指望了,干这一行的,但求有个全尸,这种大兴土木的事儿是不会干的。
我听了戚戚然,忽然感觉很好笑,这里一群跪的大概一半都是挖别人坟的,等一下起坟不知道会不会是他们动手,想着这批人忽然掏出一大溜折叠铲来的画面我就忍俊不禁。盗墓贼迁祖坟和法医验自己亲戚的尸体,恐怕都是无奈居多吧。
在哪里一直跪了两三个钟头,敲敲打打冻的我直打哆嗦,一直到快11点了,那穿着nike的道士才干完法事,我父亲带头几个亲戚叔叔先起了墓碑,然后开始用石工锤开始开坟。
这完全是没技术性的活儿,一直砸了两个小时,在把坟窟砸通,那是四个并列的水泥洞,棺材就塞在里面,两个洞是空的,那可能是给我奶奶和我老爹准备的,另外两个里面是两具木棺材,我知道其中有一具是我爷爷躺的,另外一具是谁的就不知道了。
二叔清点了墓碑上的名字,这里追溯上去,和族谱一对,里面应该有9具棺材,三叔说有些肯定是衣冠冢,比如说太爷爷的和太太公,这个辈分太大了,再往上我也不知道怎么叫,不知道那些老棺材的情况,如果散架了就更麻烦。
两只棺材被抬了出来,接着老爹把上面的水泥坟窟全砸平了,就开始挖下面的山泥,那就是三叔他们的强项,一支的烟的功夫就挖了下去很深,很快就戳到了青砖,那就是老祖坟的顶了。
接下去的过程我就没资格看了,被老爹他们叫了出去,接着他们跳下去,开始启开坟顶,道士开始念经撒纸钱。
我不知道老坟里的情况,不过看样子年代是过于长远,有点不好弄,一直到太阳下山,才有第一只棺材被抬了上来,那是一只已经霉烂的不成样子的老棺材,一看就知道不是现代的,一落地就散发出一股让人不舒服的味道,那应该是地下泥土特有的气息。
接着就是一只接一只,有些还在趟着泥水,很快,9具棺材全部都被抬了出来,一字排开放在山坡平坦的地方。四周有人用水喷棺材的头部,那里有刻着棺主的名字。然后道士开始做记录。
我几乎要冻僵了,虽然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但是我却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来,这山上是在是太冷了,看到最后一具棺材被提起来,我心里总算一安,心说他娘的总算完了,这狗日的还真是个大工程,不比下地轻松。
接下就是把棺材稍微洗一下,要抬到祠堂里去放一段时间,因为是祖宗先走,所以要先把最老的棺材抬起,后面的才能跟着,所以我们还得等那记录名字的人找到老祖宗。
就在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的时候,忽然就听到我爹吆喝了一声,我们转头向他们看去,就看到在坟窟里的人还在不停的拉着什么。
太阳快下山了,天色越来越黑,表公用长沙话大声吆喝了一下,问是怎么回事情?
“还有一具!”我老爹大叫道。
“啊?”人群里一下发生了骚动,大家都看着那边,接着,我们都看到又有一只棺材,从哪里被抬了上来。
“怎么可能?”表公看了看墓碑,又看了看陈列着的那些棺材,莫名其妙道“奇怪,怎么多了一具?”
错误
Mistake
吴家祖坟的黄土之下,按照墓碑上的名字,和族谱里的记载,一共是九具棺材,这不同与数黄豆,很难出现偏差,因为祖先就这么几个,多出了一具棺材,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事情一下就在人群拍起轩然大波,在场帮忙的,围观的那一批人一下气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当然最震惊的还是表公那一批在村里的老吴家代表,他们算是土生土长,这种事情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自然很难接受。
这时候我也顾不上什么资格不资格了,也凑过去看坟窟,只看到坑挖的很深,大量的老黑砖裹着烂泥草根翻在一边,根本不到墓穴本来的面貌。
十具棺材给排到了缓坡上,排了一下,就发现最后发现的那一具,没有任何的标记和名字,但是这一具棺材是并列排在墓底的四具最老的棺材之一,如果是挖到了无主孤棺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墓窟的周围围的青砖头。
表公和另外一个老头(我是在叫不出他的名字)只商量了一下,就让人立即把十具棺材全部先抬回到祠堂去,找了人日夜把守,这边的仪式照做,总之要关门琢磨。
我们小辈自然这时候完全插不上话来,只感觉一下气氛就变了,此事对于吴家的脸面显然也是大事情,如果族谱有错,那就要重修,那也是很大的事情,可能在海外的那一批人也得要回来才行。但是这事情的可能性太小了,除非这祖坟的事情有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我老爹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路上一言不发,道士开道,天已经全黑,漆黑的山路和寒冷的气候让我不由自主的发抖,脑子里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在祠堂后面那荒废茅草屋里的古棺,果然到了这个村子,想摆脱棺材是不太可能的了。
晚上大家照例在祠堂里吃大桌饭,祖宗规矩,今天吃素,吃了一桌子的豆腐菜,之后点了炭炉取暖,他们开始琢磨这些棺材。
棺材都摆在灵堂,我第一次得以靠近的看,发现太太公和爷爷的棺材,都还保存的可以,封的都严丝合缝,但是那些老棺材,全部都带着干泥,还没干透,木皮都烂的呈现出一种极深的墨绿,看上去十分的恶心,我都不敢靠太近。
最老的四具棺材之一,时间应该要推算到解放前很久,在晚清年那一次重修变的十分的可疑,但是当时能记事的人已经一个也不在了,族谱上也是简单的一句,基本上当时的情况都不可考,但是,让人诧异的是,口口相传的信息也没有,表公和所有的老人都表示没有听上一代提过任何和这个有关系的事情。
我老爹听着就面露愁容,面色不太好,我当时一直不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后来才知道里面的猫腻。
吴家的族例里,祖坟里都是长子嫡孙,也就是老二老三都要重新立坟,所以一般情况下爷爷是入不了主坟的,不过我爷爷那一代情况实在是太特殊了,往上三代都死绝了,而爷爷的哥哥又无后,这样我爷爷才能由往下的接上去,否则祖坟就没人装了。
所以我老爹是吴氏的正宗,并不算名正言顺,虽然吴家没有多少主业,我爹也基本上不当家了,但是,这名头在村里是占着好处的,无论是分地还是决定什么事情,都得我父亲先首肯,所以这事情一出,可能有闲人会兴风作浪。
开棺
Open
这方方面面牵涉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三叔在这里的生意,我们家和老家人的关系,我老爹作为这一脉的当家人自然是要小心处理。然而他又是那种老实路线的人,兢兢业业死而后已的标准老派共产党员,这种复杂的情况他自然是不擅长处理,所以我看他是有点担心那种焦头烂额的情况会出现。
这方面我也帮不了我老爹,一方面我对于情势不了解,家里一溜老头,谁大谁小我都分不清楚,所以也只有假装不知道,另一方面,就算是有什么尴尬的事情出来,反正吴家的祖业说是在的也只有这一间祠堂好管理,你又不能卖了它,所以也没什么东西好损失的,我老娘说起来,早该和这写事情划清界线,吃力不讨好。
不过这事情挺吸引人的,他们在那里一边烤火一边吸烟琢磨这个事情,我就夹在中间听着,也算是听个乐子。
表公就说了一个可能性:这具棺材压在最底下的一层,那是最老的那一批,是曾曾祖那一辈,是嘉庆时候的事情了,可能是曾曾祖有什么偏房,比较受宠爱,虽然不能入族谱上墓碑,还是偷偷葬进祖坟里。
一查族谱,就发现是不可能的,因为曾曾祖死在了曾曾祖母前头,丧事是曾曾祖母操办的,按照当时的社会伦理,那就不太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而且干这一行的一但富贵,就是拼命的取老婆,怕绝后。我奶奶是大家闺秀,还一直生了三个,那农村里肯定就一窝一窝的生了,爱情这种东西基本上不会是当时的生活成分。
又说会不会是尸体残了?可能是下斗的时候出了事情,起出来的尸体不全,先葬了,后来又挖出了剩余的部分,才分葬进两具棺材,二叔就摇头说扯蛋,这种情况绝对要开棺重新敛葬的,祖坟又不是冰箱,脑袋放上格屁股放下格,要换你你乐意嘛?
这一说就不对了,下面人眉头皱起来,烟都快抽的比烧的香还呛了。
我自己在那里琢磨,感觉最奇怪的是,这具棺材没有名字——按照这里的习俗,棺材上不刻名字是很作践人的事情,既然棺材有资格葬在祖坟里,那就不可能受到这种待遇。如此说来,我就感觉这具多出来的棺材里,或许没有死人也说不定。
想着就觉得没意义,对于当时的情况,这里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根据,这么想,到后来完全就是在瞎猜。
这时候,三叔忽然就提出了一个可能性:“咱们的祖宗是干哪一行的大家心里都明白,你说会不会是哪一代的老爷子,因为某种原因,藏了什么东西在祖坟里?”
三叔说完,下面人都有些变色。
这说法虽然听起来骇人听闻,倒也是有可能的事情,因为干这一行的,确实会做出出格的事情出来。而且比起瞎想那些,我倒感觉还是这可能性大一点。
所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如何反应,二叔就啧了一声,似乎还想反驳,表公忽然就站起来,对我们道:“他娘的别想了,打开来看看就知道了。”
乾坤
discount
我现在还记得表公说完那句话之后,祠堂里的气氛,头顶的灯瓦数不够,烤火的炉光又是暗暗的,光线非常的晦涩,外面是风声,所有人都是一种很僵硬的表情。我说不出那是一种什么味道,但是我意识到这气氛不太对的。
按照道理来说,这时候肯定有人会跳出来说:“不行,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云云。”电视剧里都是这么演,这时候却没有一点反对的声音,隔了半响才有人道:“谁开?”
这话一出又是骚动,三叔就冷笑了一声道:“我大哥是当家,当然是我们开。”
此话一出,我一下就知道这气氛是怎么回事情了,不由也觉得僵硬起来。
这吴家的祖业一路分家分下来,其实已经基本上名存实亡了,我老爹的当家也当的有名无实,最多算是个名誉为主带个投票权的族长身份,即使是这样,前面也说了也有不少闲言闲语,如今三叔一说这是棺材可能是祖宗藏了什么东西,一下子大概这里所有人第一想到的就是:
难不成是前几代的老爷子,把一些当时不能脱手的明器埋到自己的祖坟里去了?
那个盗墓猖獗的年代和现在不同,那时候技术实力有限,渠道也没有这么通畅,所以很多好东西都是那个时候启出来的,当时都不敢出手的东西,必然是价值连成。这批人竟然是起了贪念了。
然而是自己的祖坟,也不能放肆,这情形才会显得如此奇怪。不过,三叔的那句话,足以将矛头挑起来了。看来这事情已经超出我老爹能控制的范畴了。
果然,三叔说完还没收了尾音,就有人跳了起来:“凭什么?祖坟我们就没份啦!”
三叔看了那人一眼:“我操曹二刀子,你他娘的都跟你娘改姓了,什么时候你又改回来啦?轮得到你在这里放屁?”话音没落另一个又叫起来:“这事情儿是吴家的事情,姓吴的都有份。”
三叔呸了一口,看也不看:“那姓吴的海了去了,我和你说三表,这开棺的就得我们兄弟三个,这事情你没处讲理去,要怨就怨你太爷爷投胎的时候跑的太慢。”
“嬲你妈妈别!!老子抽死你!”那人一下就骂开了,喝茶的碗一摔站起来就想上来,三叔是狠角色,“呯”一下把桌子几乎拍裂了,站起来就对他大吼道:“你他妈的试试!”
三叔声色俱厉,加上他在这里的名声,跟他混的那一批人一下全部站了起来,另一边则更多人,跟着骂人的人也站了起来,一时骂声四起,刚才还在互相敬酒的两帮人马上对立起来,只要稍微有人一动手就可能打起来。
我老爹脸色木讷,完全处理不了眼前的情况,一看这事情,不由拍脑门叹气,就在要大打出手之际,忽然表公就站了起来,走前几步一脚就把取暖的炉子踢翻了,火红的炭灰一下子喷了开来,朝人群里扑去,把所有人都逼退了几步,接着拿他的竹拐杖往桌子上狠一鞭,“贼麻匹,反了你们了?”
“表公!吴三省这匹儿——”有一个就叫起来,还没说完表公又是一鞭,那声音极响,抽的所有人都缩了一下脖子,接着他对我们道:“这是吴家的祖棺,就算开出什么东西,也得给我原封不动的葬回去,谁也别想打注意,老规矩长子长孙开棺捡骨,其他人都退出去!”说着抡起来就打人。
这是老辈,谁也不能得罪,给打的也只有自认倒霉,一帮人全给赶到了祠堂门口,三叔还想耍赖,也给几棍子打了出去,祠堂里一下只剩下我爹和几个老头子。
表公气的够呛,赶完人后就坐下来喘气,我老爹赶紧给他顺气,一边的我们叫矮子太公的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亲戚就劝他:“犯得着嘛,犯得着嘛?一把年纪了,你想把自己气死啊?”
“是啊,犯不着!”我老爹也说,“您缓缓,缓缓。”
表公喘着喘着平复了起来,站起来看了看外面,再折回来,就正色对我爸轻声道:“阿穷,这事我给你摆平了,咱说在前面,这棺材里要是有好东西,你得匀我们一半!”
里面
Inside
想起表公当时的嘴脸,我现在还感觉哭笑不得,不过他自己感觉上这事情似乎是再正常不过,一点也没有觉得脸面有什么问题,而且那表情还出奇的认真。说完也不等我老爹有反应,表公已经迫不及待的朝那棺材走去。另两个老头一个守着门,一个就去拿家伙去了。
我和老爹相对苦笑,表公就招手让我们过去帮忙,把无名的棺材抬起来,抬到灯下面。我抬了一下,发现那棺材极重,如果里面有死人,必然是奥尼尔级别的。我和老爹根本就抬不动,也不知道那些抬回来的人到底是什么身板。没办法也没法叫外面的人来帮忙,表公就把那火盆子重新点了起来,压了柴进去,纸钱往里一倒烧的旺起来,把长凳搬过来放上面当照明。
我想到要开棺材,整个人都悚了起来,即兴奋又有些害怕,大学课程里可没这个教学,而且这还是古棺,少说也有100年了。看着那棺材,我忽然就觉得这房间冷了几分。
村子不大,不一会儿三根撬杆就拿了过来,如果是三叔在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过我老爹和我完全不行,撬杆都拿反,我举着那撬杆的动作,表公就笑我说你他娘的准备打台球是怎么的。最后还是三个老头自己动手,他们早就等不及了,三下五初二,“嘎吧”几下,就把棺钉全起了出来,接着三个人到一边,三根撬杆一起插进缝隙里,用力一抬。
整个棺材发出“啪啪啪啪”一连串木头爆裂的声音,接着棺盖翘了起来翻了下去,顿时一股奇怪的中药味道就扑鼻而来。
表公拉进火盆照明,我们都朝棺材靠去,就看到棺材里面,是一棺材的黑水,几乎没到了棺口。
我们从来不知道棺材里的情况,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正常,看表公的表情,却也是一脸疑惑。他转头问老爹道:“坟里有积水吗?”
我老爹摇头:湿是湿的,没积水。
“咦,这奇怪了,这棺材里的水是哪儿来的?”表公道。
黑水
Black Water
棺材里面有液体,其实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因为棺材封棺的时候,都会用木钉钉死,然后用胶泥石灰和着烂渔网做成的一种类似水泥的东西封住所有的分析,如果这道手续做的很完美,那么尸会在一个绝对封闭的空间里腐烂,尸体里所有的水分都会溜在棺材里。
人身上大概有60~70%都是水,这个水量是比较惊人的,特别是尸体腐烂之后剩下的骨架很小,骨头就容易没在水下。
这种水叫做尸液,也叫做棺液。当然,也有的棺材封闭的不严,其中也有水分,那大部分是墓室积水导致的,这种情况下棺液的量很多,所以表公才有此一问。
不然我老爹回答的很确定,我也大约有瞄到两眼,主坟之内确实是没有积水的,所以这棺液必然不是雨水,而更不可能是尸液了,因为这么多的水,尸体恐怕得比奥尼尔还胖。
这个两个都不可能,那就只有一个极端的情况,就是这些液体可能是葬下的时候灌入棺材的防腐药水,这确实比较可能,因为这一棺材黑水散发着浓烈的中药的臭味。
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一说,我之前也提过,就是在中国古代,是有人用棺液来做药引的,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其实起起源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种防腐的药水中含有一种非常罕见的中药,到了明朝后期已经失传了,后世人如果要使用这种药物,只有让病人去古墓中寻找含有这种成分的棺液。
生命的化妆——林清玄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实在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分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有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表,有了这样的深刻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