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故事二则:
苏步青9岁的时候,由一个山沟沟里的放牛娃到县城读书,一连三个学期考试成绩都是班上倒数第一,同学老师都说他是笨蛋.一位陈老师却对他说:“我看你这孩子挺聪明,一点也不笨啊,只要努力,一定能考第一.”从那以后他读书别人念一遍他念三遍,别人做习题做10道他就做30道,学校放假了,他在家里放牛,但是骑在牛背上仍然用功读书.一年过去了,他竟得了全班第一名.
华罗庚上初二那年,有一天,数学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有趣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老师的话音未落,一个带着乡土气息的男同学应声答道:“老师,是23!”全班同学“刷”地把眼光集中到这个同学身上来了,原来不是旁人,正是那个课外贪玩好动、不爱说话的华罗庚!老师奇怪地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运算的?”华罗庚答道:“一个数,3除余2,7除也余2,那必定是21加2,21加2等于23,不刚好是5除余3吗!”老师听后满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