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据的确是空间分辨率越高越好,但这个观点存在一些限制和例外。以下是一个例子和解释:
例子:
假设你是一位森林管理者,想要使用遥感数据来监测森林的健康状况。你选择了一个空间分辨率为1米的卫星图像(例如Landsat 8),它可以提供地面上每个像素1米 x 1米的信息。对比另一个选择,使用空间分辨率为30米的卫星图像(例如Sentinel-2),它可以提供地面上每个像素30米 x 30米的信息。
在监测森林中树木的健康状况时,使用1米分辨率的数据会更具优势。因为树木的平均高度通常在1到2米之间,1米的空间分辨率可以为你提供足够的信息来观察树木的健康状况,如叶子的颜色,树木的形状等。而30米的空间分辨率可能无法提供这样的细节,因为它涵盖了更大的地面区域,可能无法准确地识别出单个树木的健康状况。
解释:
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物细节和特征。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物。例如,在上述的森林健康监测的例子中,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单个树木的健康状况,这对于森林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使用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首先,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通常需要更高的处理成本和更长的时间。其次,许多地物(如城市、大型水体等)的特征并不需要那么高的空间分辨率。此外,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受到传感器能力的限制。例如,Landsat 8卫星的地面分辨率是30米,而Sentinel-2卫星的地面分辨率是10米。
所以,虽然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具有很多优势,但并不是越高越好。最适合的空间分辨率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可用的数据。
这个绝对不是,空间分辨率是很重要一方面,绝不是越高越好
气象是一个很好的方面
海洋也是如此,比如探测原油泄漏,这种场景可见光就不是最重要的依据,过高的分辨率反而造成判识效率降低
还可以从观测任务规划方面 来说,不采用侧摆或者星座方式的话,高空间分辨率必然造成重访周期过长,影响时间分辨率
还有,遥感影像的幅宽也很重要,这个直接关系到采购成本,比如采购时如果spot可以满足要求,就完全不必要ikonos等等,都是这个原因
举例:气象监测应用
气象监测就是靠大范围现象来预测未来天气现象,要求的遥感监测范围要足够大,如果空间分辨率没必要那么大,空间分辨率大了反而造成设计的浪费,成本的增高,以及数据的臃肿。所以气象监测卫星分辨率一般都1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