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写作背景

有没有啊?
2024-12-14 08:17: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写作背景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

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屠杀殴打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

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拓展资料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课文由卫东朗读。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夹叙夹议的写法。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回答2:

闻一多先生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中的一位杰出人物.诗人臧克家写的1980年2月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散文,虽只记述问先生言行的片段,但仍可以从中看出这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光辉形象.

回答3:

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十一月十九日,重庆各界代表组成反内战联合会,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用一切办法制止内战。二十五日,昆明学生六千余人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骚扰破坏,各校学生于第二天起联合罢课。十二月一日,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屠杀殴打罢课师生,死四人、伤二十余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
  一二·一运动和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学生运动一样,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国民党反动派一手制造的一二一惨案,以血的事实教育了广大群众,推动许多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走上坚决斗争的道路。“一二·一”运动是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群众争取和平民主运动的第一声,这一斗争有力地打击和孤立了反动派,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回答4:

……………………………………………………………………………………………………。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