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组织冲突的五个阶段

2025-04-13 01:30:0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阶段1:存在可能产生冲突的条件

这些条件并不必定导致冲突,但他们是冲突产生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冲突根源概括为三类:沟通﹑结构和个人因素。

2、阶段2:认知和个性化

如果阶段1产生挫折,那么在阶段2,潜在的敌对就可能转变为现实,先前的条件(将在一方或多方受冲突影响和认识到冲突的情况下)导致冲突。冲突定义中提到 人只是必要条件,冲突的一方或多方必须意识到上述条件的存在,而且只有进一步引起情感上的冲突,即当个体有了感情上的投入,双方都体验到焦虑和紧张﹑挫折 或敌对时,潜在冲突方才可能成为现实。

3、阶段3:行为意向

介于一个人的认知和外显行为之间,指采取某种特定行为的决策。行为意向之所以作为独立阶段划分出来,是因为行为意向导致行为。很多冲突之所以不断升级,主 要原因在于一方对另一方进行了错误归因。另外,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也存在着很多不同,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并不能准确反映它的行为意向。

4、阶段4:行为

当一个人采取行动去阻止别人达到目标或损害他人的利益时,就处在冲突过程的第4阶段。这种行为必须是有企图的和为他们所知的。在这一阶段,冲突会公开化。 这一阶段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公开的冲突包括行为的整个过程,从微妙﹑间接﹑节制,发展到直接﹑粗暴﹑不可控的斗争。

5、阶段5:结果

冲突双方之间的行为--反应相互作用导致了最后的结果。如果冲突能提高决策的质量,激发革新与创造,调动群体成员的兴趣与好奇,提供公开问题﹑解除紧张的 渠道,培养自我评估和变革的环境,那么这种冲突就具有建设性。

如果冲突带来了沟通的迟滞,组织凝聚力的降低,组织成员之间的明争暗斗成为首位,而组织目标降到次位,那么这种冲突就是破坏性的,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威胁到组织的生存。

扩展资料:

阶段1的3个条件:

1、沟通。沟通失效的因素来自误解﹑语义理解上的困难以及沟通渠道中的"噪音"。研究指出,语义理解的困难﹑信息交流不充分以及沟通渠道中的"噪音 "这些因素都构成了沟通障碍,并成为冲突的潜在条件,大量证据表明,培训的不同﹑选择性知觉以及缺乏其他的信息,都造成语义理解方面的困难。

2、结构。这里使用的"结构"概念,包括了这样一些变量:规模,分配给群体成员的任务的专门化程度,管辖范围的清晰度,员工与目标之间的匹配性,领 导风格,奖酬体系,群体间相互依赖程度。研究表明,群体规模和任务的专门化程度可能成为激发冲突的动力。

(3)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价值系统和个性特征,它们构成了一个人的风格,使得他不同于其他人。有证据表明,具有特定的个性特质的人,例如具有较高 权威﹑武断和缺乏自尊的人将导致冲突,而价值系统的差异,例如自由﹑幸福﹑勤奋﹑工作﹑自尊﹑诚实﹑服从﹑和平等的看法是不同的,也是导致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阶段冲突理论

百度百科-组织冲突

回答2:

第一阶段:潜在的冲突,指基于冲突个体间并存的相互依赖性与不相容性,冲突产生的条件逐渐趋于成熟。
第二阶段:可觉察的冲突,一个或更多的团队感觉到所处环境中并存的不相容性与相互依赖性。
第三阶段:可感知的冲突,通过关注冲突问题,设计冲突管理策略,冲突各方开始使个人感受到冲突。
第四阶段:冲突外化,冲突通过传播发生。解决冲突的各种策略手段的运用,会导致互动紧张期与缓和期的交替。
第五阶段:冲突后果,冲突对个人、他们的关系以及组织都会产生长期或短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