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方法
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
2、内容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只反映 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
绿色GDP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
扩展资料:
我国在国务院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2000年以后开始了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移民等工作,同样属于生态补偿的一种形式。
我国已经“入世”,与世界经济正在接轨,“绿色核算”便是接轨的保证之一。“绿色核算”在我国的准备工作启动已两年了。宏观理论在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微观制度的实施还要有一个过程。有国家、政府的重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企业。将会以绿色会计报告呈交,我们的国家将会以“真实 GDP”与世界经济接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色GDP
绿色GDP和GDP在概念、算法、算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一)概念不同。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而绿色GDP是指 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或GDP扣减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的国内生产总值。
(二)算法不同。在算法上,GDP有收入法和支出法两种核算方法。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在该种算法下,GDP等于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的总和;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在支出法下,GDP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而绿色GDP,是在计算GDP总量的基础上,扣减具有中间消耗性质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即绿色GDP量待遇GDP总量减去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所得。
(三)算量不同。由于算法不同,导致绿色GDP和GDP的算量有所不同。因为绿色GDP要在计算GDP总量的基础上扣减中间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一般情况下绿色GDP数值要小于GDP的数值。
(四)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不同。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对经济增长状况的反映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不同。因GDP有一部分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部分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收入不予剔除,无法反映出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负效应。而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国民经济增长对自然的负面效应越低,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度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GDP能够反映经济增长水平,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耗减价值从GDP中扣除,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GDP唯上的政绩观,增强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绿色GDP是在原有GDP基础之上的重新核算,补偿了因污染、毒害、高能耗等引起的损失。
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绿色GDP是在传统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上,考虑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因此,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的计算成为可持续收入计算的关键所在。
低消耗
低排放
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