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DNA会自然分离。
(2)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4)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各种中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
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有其优势:只含有蛋白质和DNA核酸,侵染时,二者自动分离,不会存在相互干扰现象。噬菌体是营寄生生活,要标记噬菌体,需要先标记细菌,再用这种细菌培养噬菌体。35S标记细菌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DN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许多噬菌体外壳还吸附在细菌上;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 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DNA进入细菌,并随细菌一起沉淀,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最后浮上去。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防止细菌裂解对实验的干扰。否则一旦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DNA起着作用。
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