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男子都是长发的,但为什么古籍中很少甚至没有关于洗头的记载?

2024-11-30 19:13: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古人洗头和洗澡是和在一起的,称“沐浴”,“沐”就是洗头,《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也就是成语“沐猴而冠”的由来,说明古人是洗头的,一般和洗澡放在一起,单独洗头的不多,在有水源的情况下可以在江河湖里洗,或者屈原的《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他在这里也只是洗洗他头上带的帽子上的缨而已。《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意指:刚洗过澡穿戴衣帽时,总要弹一弹帽冠上的灰尘,抖一抖衣服上的杂质,由此也可略见一斑。还有,《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去接见贤人,后人用此句来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回答2:

胡思鹅王“洗澡洗头那样的事情通常不会写进历史的,尤其是商业、服务业不被主流化的年代”
才是最正确的回答。其他的说了这么多,大抵是解说有“洗澡”在古代的叫法而以。
我在这里补充一句关于“洗头职业”,楼主我想问你,你见过谁专门单单去洗头的,现在社会洗头一般包括美容美发等一系列服务,古代没有这个条件做这些,再说古代对头发看得极重“受之于父母”所以发是不能随便剪的,自然也就没有“洗头职业”了。
再细说一句,即使现在的洗头行业也莫不带一些情色交易成分,古代妓院业繁荣,少不得鸳鸯戏水,头自然也洗了。

回答3:

“沐浴”的“沐”就是洗头的意思
讲洗头发的很多哦,只不过很多都是和沐浴一起说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
沐,濯发也。
浴,洒身也。
洗,洒足也。
澡,洒手也。
所谓“濯”、“洒”就是洗的意思。据此看来,古代的沐浴与今日的洗澡的意义并不完全吻合,而只有把许慎对“沐”、“浴”、“洗”、“澡”的解释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今日洗澡。
沐浴,就是今日通常所说的洗澡,包括头、身、手、脚的洗浴。然而古人却分得极细,
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 臣职 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敢情冬令劳保用品古代也有发。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头用淘米水,称这潘。如《左传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遗之潘汁。”

古代讲洗头的文献很多,摘了一段,如下文,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浴史溯源

魏晋南北朝贵族沐浴奇习

贵族作为上层社会的代表者,需要整洁的外表仪容与其赫赫声威相匹配。《南史·梁本纪下》记载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对沐浴格外钟爱,还专门撰写梁三卷《沐浴经》,大力倡导沐浴,可称是中国最早的沐浴专著。为此在当时洗头洗澡成为人们日常清洁卫生的生活环节。
自先秦以来就已形成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生活习俗,古人洗头如此之勤是有原因的,因为古代无论男女均束发覆巾,容易积累尘腻,所以必须勤洗头。
晋元帝司马睿和太子司马绍父子之间有一段有关洗头的对话十分有意思。史称“性至孝”的太子司马绍听说父皇洗头,专门上启表示祝福,因为“吉日沐头,老寿多宜”。而晋元帝的回答是头上“大垢臭”,故而要好好洗一洗。看来一头长发要洗一洗也是很费劲的,司马绍又说,听说洗头洗了很久,想必十分疲劳,不知父皇龙体如何。晋元帝回答:洗去垢腻感觉特别好,身子一点不感到疲乏。洗头舒服,溢于言表。

回答4:

古人可能没有现代人的那种卫生习惯,我不认为以前的人经常洗澡,大官例外。别被电影里奶油小生的形象骗了,呵呵。
洗澡洗头那样的事情通常不会写进历史的,尤其是商业、服务业不被主流化的年代。

回答5:

可能多数人是自己洗的,少数上层人士让家中下人帮着洗下就好,不用专业服务人员吧。古代哪有这么细化的职业分工,有剃头、修面的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