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契约、徽剧、徽州刻书,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历史上徽州文化繁荣一时,历史上故有“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钻天洞庭遍地徽”之谚,究其原因,可列出以下几点:
战乱少,对文化破坏小。徽州周缘崇山峻岭是天然屏障,由于它的蔽护作用,使这里成了许多战争年代里和平安定的净土
封建宗法制度强固,对文化现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徽州的强宗大族,历来聚族而居,尊祖敬宗,崇尚孝道。封建宗族组织等级森严,尊卑分明。族有宗规,家有家法,崇尚程朱理学,遵循传统道德
徽州人文素质高,更加珍爱自己的文化。徽州受程朱理学影响至深,教育发达。不仅社学遍地,书院林立,而且缙绅之家还自编教材,大兴家族塾学之风。"十户之村,无废诵读"。注重兴办教育。
徽州商业发达,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于是出外经商便成了一条出路。徽州的文化随着商人行走四海而广为传播
研究意义:
徽州文化是考证古代农村历史风貌的鲜活材料,历代史籍大多记载上层社会大事,极少关注百姓生活,而徽州保存了大量这些方面的资料。目前,仅黄山市境内的徽州古代地面文物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桥、古塔等就留存近5000处。特别是徽州的大量古代文书,这些徽州文书,如各种契约、谱牒、官书、家书、鱼鳞图册等,上可溯至宋,下至解放初期,均属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且绝大部分是徽州民间老百姓缘于自己切身利益等而形成的,第一手性和真实可靠性强,数量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研究它们可以真实地了解和再现当时徽州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其中包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劳动、人际交往及社会结构、土地关系、商业经营、文化发展等情况;此外,还有几乎保存原貌的村庄、村落、祠堂、房屋、原始物件及当事人的后代等,内容鲜活,因而学术价值高,内在而有效地填补着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空白。
此外,徽州文化还具有探究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文化发展的研究价值,南宋后经济重心彻底南移,徽州文化正是在宋明直到清朝之间,达到了顶峰。徽州文化作为我国封建后期文化在这些领域的典型代表,具有标本性的意义。比如新安理学,程朱理学的创始者程颢、程颐祖籍歙县篁墩,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婺源,新安理学亦即"朱子之学",以维护、继承、光大朱子之学为宗旨,"严尊师道,精悟师训",源远流长,代表着程朱理学之正宗。道光《休宁县志》载:"在明清,朱子之学行天下,而讲之熟、说之详、守之固,则惟推新安之士为然。"再如徽派朴学,它就是中国学术史上开一代之风的乾嘉学派中的皖派,在中国近三、四百年学术史上地位显赫,还如新安画派,它也是作为中国画艺术发展到两宋以后,开始进入山水画艺术全面发展阶段的最高代表,研究新安画派就可以标本性地研究整个两宋以后的中国画发展,所以说,进行徽学研究实际也就是进行中国封建后期文化的典型标本研究,其个别中可透视一般。
你是黄山学院的吧。。。。。。
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