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太平治世)

2024-12-14 01:29: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2.昭宣中兴
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 (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9年),西汉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汉昭帝8岁即位,霍光辅政,继续实行武帝后期以来的政策,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宣帝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的措施,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政治又出现新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3.光武中兴
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其中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规定战争期间被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未释放的官私奴婢必须有基本的人身保障。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加强中央集权,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4.太康之世
指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289)全国统一,出现的短暂的繁荣局面。晋武帝在统一后比较注意休养生息,遇到灾荒之年就减免租税,重视发展水利,奖励垦荒。280年晋武帝颁布了占田课田制度,规定了在户籍的每个成年男子和女子都可占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并负担相应的田租。同时又颁布户调制度,规定每户人家一年至少要缴纳绢3匹、帛3斤。在经历了三国时期的连年战争之后,西晋初年出现了经济繁荣的短暂局面。
5.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政治方面,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中央政制行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六部(吏、礼、兵、刑、户、工)制;地方政制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制。同时,又采用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寓兵于农,府兵在农时耕种、闲时练兵,轮番宿卫,或临时调遣。其次是废除魏晋南北朝以来维护世族豪门权益的九品中正制和门阀制度。任用官员不限门第,唯才是举,通过考试以取士。文帝本人又躬身节俭,整饬吏治,曾派人巡视河北五十二州,罢免贪官污吏二百余人,又裁汰地方冗员约十分之三。他还宽简刑法,删减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使刑律简要,“以轻代重,化死为生”。 经济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实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妇女则分露四十亩。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龄为二十一岁,受田仍是十八岁,服役少三年。又改每岁三十日役为二十日,减调绢一匹(四丈)为二丈等。此外文帝下令重新编订户籍,以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开皇初有户三百六十余万,平陈得五十万,后增至八百七十万。为积谷防饥,故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官仓作粮食转运、储积用,义仓则备救济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设,在原长安城东南营建新都大兴城;开凿广通渠,自大兴引渭水至潼关,以利关东漕运。 学术文化方面,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广求图书。他有鉴于长期战乱,官书散佚,所以下诏求天下之书,凡献一书缣一匹。经一、二年,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为广置人才,文帝又开科取土,并设秀才科,开后世科举制之先河,也促进了教育、文学的发展。为明全国教化,恢复华夏文化之正统,文帝下诏制订礼乐,以提升国家的文化素质。 军事方面,鉴于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侵扰北周、北齐。故隋立国后,隋文帝便派将兵攻打突厥,后来更采用离间分化策略,使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彼此交战不已,隋则得以消除北顾之忧。 正由于上述措施的推行,隋在文帝统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
6.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
7.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朝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
8.祖宗之治
指通过宋太祖赵匡胤统与其弟宋太宗赵光义两代人的努力,使处于唐末五代十国的中国重回大一统的局面。在此期间,改兵制,整吏治,复兴儒学,大倡尊师重教之风,经济出现繁荣发展,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致使两宋历史上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
9.仁宣之治
指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
10.弘治中兴
指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间全国出现了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孝宗皇帝生平坎坷,即位后就放手改革弊政,整顿吏制,重组内阁,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在位期间治理黄河,兴修水利,重开午朝,开设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由于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明代社会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
11.康乾盛世
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

回答2:

古代如果是从炎黄开始算起到清朝灭亡这一段历史时期。
如果是从炎黄开始我国经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意思就是万物复苏,人们在经过一段创伤后疗伤的过程。 所以 我认为中国古代清明历史时期有【炎黄时期】,经过与蚩尤大战之后大家辛勤工作,构建自己的家园;
其次【尧舜时候】更开明 实行的是’禅让‘ 由大家推举而来领导大众的领袖,自此禹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 有“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其中我想说一下【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花争鸣的现象。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巅峰时期,其中有多少文化被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仅仅流传下来的儒家,兵家,道家经典就让我辈值得一生去学习,更不用说被埋没的墨家,法家,纵横家。我说一段时期是因为,在后世的封建王朝中,没有比这一段时期的文化还要清明,当然也有乱世的因素,只有乱世才出英雄,乱世出豪杰。)
太平治世的清明历史时期,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你会发现当一个新王朝取代另一个旧王朝的伊始之时都可以算的上有点清明:
【文景之治】 其实就是因为刘邦不懂治国知道,把那些遗留的问题交给他的后辈,也幸好文帝与景帝有些才华,才能让西汉朝统治200多年;
【光武中兴】 从西汉到东汉,有一个新王朝的建立,百废待兴,重建国家。
【太康之世 】 结束了自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三国鼎立而建立的西晋
【 开皇之治】 结束东晋十六国,五胡十六国之后的纷乱时代的隋朝,可惜他儿子不给力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开皇之治短暂的修养却又被他儿子给败了,群众又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隋唐英雄无数,各路豪杰众多,各自为政而分天下,在李世民与他的幕僚帮助下得到了天下,当得知不是自己做不了皇帝,于是杀兄夺嫂,逼迫自己的老子去做太上皇,自己开始收拾刚刚得到的天下那个乱摊子。他收拾不干净,武则天来。武则天不行了李隆基来,收拾干净了,没事做了,好日子又到头了于是【天宝危机】。
【祖宗之治】 结束五代十国,建立宋国
【康乾盛世】 作为入关的前几任皇帝,顺治当政时日不长,一半被多尔衮摄政,还一半无心管理朝政,干脆去做和尚;于是重担子落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身上。
【总结】: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我国有句俗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中可以看出,在天下打乱之后,总有以为救世主出来,带领大家走向统一,然而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面临的是一个在战争洗礼下千疮百孔的国家,百废待兴,为了重建,难免会实行一些利民的政策,鼓励百姓去建立自己生活的家,于是就出现了短暂的清明现象。然而短暂的清明之后,国家开始复苏,百姓安居乐业,出现太平之势;统治者也就忘记了前辈为这个现象而付出的努力,开始热衷与享受生活,不再关心民众疾苦,最终这个王朝也到了灭亡的时候,‘和久之后必分’
如果真的要说中国古代比较清明的时代我认为就只有”【唐宋时期】“ 唐朝,万国来朝;宋朝,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顶峰,出现最早了资本主义萌芽,我国四大发明有三个是在宋朝发明的,而且在我国古代就有‘重农轻商’的说法,然而宋朝,是我国商业贸易最繁华的年代。

回答3:

中国古代有几个历史时期被认为是比较清明和太平的统治时期,分别是: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的过渡时期,被誉为“百家争鸣”的时代。尽管时期中存在着一些战争和混乱,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被视为相对太平的时期。2.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法治、发展农业和经济等,使得社会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太平。3. 唐玄宗时期(公元712年-公元755年):唐玄宗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开元盛世”、“依法治国”等,使得社会繁荣、文化昌盛,人民生活安定。这个时期也被称为盛唐时期,被视为相对太平的时期。以上是中国古代几次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尽管它们在一些方面仍存在问题和挑战,但整体来说,人民的生活较为安定,社会相对太平。

回答4:

西汉初期时由于秦末战乱的影响,统治者基本都采用比较怀柔的政策来治理天下,即无为而治,以粮食税收为例,当时仅是十几分之一,到文帝、景帝时社会经济恢复到了很高的程度,出现了文景之治。武帝时由于开始了长达50多年的对匈奴作战,社会经济基本崩溃,所以武帝后摄政大臣霍光采用和亲政策稳定匈奴,恢复生产。至于后期就不怎么样了,皇帝不作为的比较多,比如元帝和赵飞燕。
东汉时期,光武帝、明帝、章帝时期都是不错的,不过东汉时宫廷争斗比较多,后期三国更是乱的要命。
西晋初期,武帝司马炎励精图治,创造太康之治,晚年纵情淫乐,腐败,后来西晋八王之乱,再后来亡国了
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很清明,文帝时更是产生元嘉之治,不过后来兵败,国力大减,所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北朝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很厉害,国力大盛,屡次南下劫掠南朝
隋朝时有杨坚的开皇之治
唐朝时太宗有贞观之治,高宗有永徽之治,武则天是有贞观遗风,玄宗有开元之治
宋朝时比较弱(军事上),但经济情况很好,特别是南宋,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元朝军事很强(不解释),但经济一塌糊涂,忽必烈时也许好一些
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到永乐年间达到全盛,史称永乐盛世
清朝时能算上数的就只有康乾盛世了,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发展,国力达到全盛,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但腐败问题也随之滋生,比如和珅,以后闭关锁国的大清逐渐落后于世界。
(纯手打,楼主追加点分数吧)

回答5:

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文景之治(西汉)、光武中兴(东汉)、开皇之治(隋)、贞观之治(唐)、开元盛世(唐)、康乾盛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