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欧几里得在《几何原理》中提出的问题:“将一条线段分为两段,使全段与其中一段的乘积等于另一段的平方。”按上述要求分割线段被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为“黄金分割”,又称为“中外比”。
它还表述为:“将已知线段分为两段,使长段为全线段和短段的比例中项。”
设已知线段AB长为a,被点C分为两段,一段为x,则另一段为a-x,可以求得x=0.618a.其中C点称为线段AB的最优分割点,又称为黄金分割点。
在已知线段上求作一个点,使该点所分线段的其中一部份是全线段与另一部份的比例中项,这就是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问题。如下图
该点所形成的分割通常称为黄金分割。
早在公元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研究过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因此可推断他们已经知道与此有关的黄金分割问题。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公元前300年前后欧几里得撰写《几何原本》时吸收了欧多克索斯的工作,系统论述了黄金分割,成为最早的有关论著。
1228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算盘书》的修订本中提出「兔子问题」,导致斐波那契数列:1,1
,2,3,5,8,13,21,34,……,它的每一项与后一项比值的极限就是黄金分割数,即黄金分割形成的线段与全线段的比值。[即设F1
=1,F2
=1,Fn
=
Fn-2
+
Fn-1,n≥3,则]
中世纪后,黄金分割被披上神秘的外衣,意大利数家帕乔利称中末比为神圣比例,并专门为此著书立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到19世纪黄金分割这一名称才逐渐通行。黄金分割数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它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最著名的例子是优选学中的黄金分割法或0.618法,是由美国数学家基弗於1953年首先提出的,70年代在中国推广,取得很大成绩。
在服装设计和各类美学创作中最常见
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比是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比,也称为中外比。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黄金分割点是指分一线段为两部分,使得较长的那部分跟原来线段长的比为黄金分割的点。线段上有两个这样的点。
中文名
黄金分割比
外文名
the golden 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