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杆菌毒株有下列抗原成份和毒素。
荚膜FI抗原在荚膜中存在两种抗原成份,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只在37摄氏度培养时产生,有抗御吞噬作用。
毒力V/W抗原在细菌表面,V抗原是蛋白质,有保护作用;W抗原为脂蛋白,不能使豚鼠获得保护力,V/W抗原结合物有促使产生荚膜,抑制吞噬作用,并有在细胞内保护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因此,与侵袭力有关。
鼠毒素鼠疫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蛋白质),主要作用是抑制辅酶还原,损害心肌细胞内线粒体呼吸,毒害末稍血管系统及淋巴管内皮细胞,造成血压下降及休克,又可使肝、肾及心肌组织变性、出血、坏死。鼠毒素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
内毒素与一般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内毒素性质相同,但毒性较强,耐热,能引起发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中毒性休克。
杀菌素有杀死其他菌的作用,侵袭力有关,有助于侵袭扩散。
鼠疫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