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White Dwarf)是一种低光度、高 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 体积比较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比如天狼 星伴星(它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矮星),体积和 地球相当,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它的密度 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当红巨星的外部区 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强烈向内收缩, 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 。 一亿度,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主的混合物,在它下面 有一个氦层,氦层内部还埋有一个碳球。
核反 应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中心附近的温度继续上 升,最终使碳转变为其他元素。与此同时,红 巨星外部开始发生不稳定的脉动振荡:恒星半 径时而变大,时而缩小,稳定的主星序恒星变 为极不稳定的巨大火球,火球内部的核反应也 越来越不稳定,忽而强烈,忽而微弱。
此时的 恒星内部核心实际上密度已经增大到10吨/立 方厘米左右,可以说,此时的红巨星内部,已 经诞生了一颗白矮星。白矮星形成时的温度非 常高,但是因为没有能量的来源,将会逐渐释 放它的热量并且逐渐变冷。
经过漫长的时间, 白矮星的温度将冷却到光度不再能被看见,而 成为冷的黑矮星。 但是,现在的宇宙仍然太年 轻,还不可能有黑矮星的存在。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
白矮星属于演化到晚年期的恒星。恒星在演化后期,抛射出大量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质量损失后,如果剩下的核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便可能演化成为白矮星。对白矮星的形成也有人认为,白矮星的前身可能是行星状星云(是宇宙中由高温气体、少量尘埃等组成的环状或圆盘状的物质,它的中心通常都有一个温度很高的恒星──中心星)的中心星,它的核能源已经基本耗尽,整个星体开始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