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2025-01-02 15:20:5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这也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原则。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因此,学生学习单纯的语言知识,锻炼相应的语言技能并不是最终目的。单一、片面的英语测试也不是衡量学生能力强弱的唯一尺度,只有培养学生学会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最终达到运用语言于生活实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的形成是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综合体。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知识一切能力都将是“空中楼阁”;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也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深刻;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随着语言知识的积累,培养了一定语言技能,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可起到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并开阔学生的视野,情感态度是以上因素形成的主要动力,这五个因素之间相符相承,相互促进和制约,缺一不可。 一、基础打牢,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不可少 学生在进行母语的系统化学习时也是从最基本的音、形、义开始的,一步一步达到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在实际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要使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更扎实就必须以引趣为前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取语言知识的规律,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逐渐形成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比如:学生在掌握词汇的过程中,起初对单个单词的音、形、义只是机械的记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的加入一些拼读规则的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学习词汇不再单一、乏味,而是变得越来越妙趣横生,他们发现对于简单的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完全可以自己读出来,久而久之,学生们能读的词汇越来越多,也有利的促进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积极的情感态度可带动学习策略的形成 我们在教学中,或许会有这样的感悟:有一些学生在刚刚学习英语的时候,积极性非常高,有激烈的表现和表达欲望,但在一学期、两学期之后,其态度会越来越木然。我认为:这种现象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接受的现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做到的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来源于教师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教态、不厌其烦的反复指导……只有以教师的爱心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真正作到二级目标中提出的:“要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要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 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着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也支配着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形成使学习效率稳步提高,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影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中包含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相应的认知策略,比如:在学习词汇的时候,有些同学为了使学过的词汇能有效的积累起来,自制了一个“手掌册”——单词卡片,正面是单词拼写,反面是汉语释义或图片,在学生有空闲的时候,便可随时随地拿出“手掌册”进行再认;学生一个阶段给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反思,都属于调控策略;在生活中或活动课上,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语言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但是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形成应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可做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三、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升华 小学英语二级目标中要求“知道、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相关的首部、国旗、重要标志物、节假日、食品、文体活动及在特定场合中应做相应的礼仪等”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是在每一节常规中逐层渗透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可逐步向学生介绍外国文化,比如:以运动为话题的课堂,在讲授有关Food运动项目的单词:hamburger汉堡、sausage香肠、salad沙拉、pizza比萨饼之后,还可介绍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明星的成长史;英、美国家的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了解一些中国不常见但国外很普遍的运动项目的玩法。这样即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结构,又使学生的语言运用得更得当。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与之相符的诸项能力综合在一起形成的,在课上学习的是知识,但最终培养的是一种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达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等教学目标之余,也应不移余力的将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建立链接,使之形成“学是为了用,学中用,学之就用”的学习意识,在数年英语学习之后,真正达到“无障碍交际”,才是教学真正的成功!以上仅是我在常规教学中点滴感悟,有不足之处请专家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