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什么叫区块链?

2024-11-10 16:46:2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基础架构】

一般说来,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其中,数据层封装了底层数据区块以及相关的数据加密和时间戳等基础数据和基本算法;网络层则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和数据验证机制等;共识层主要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算法;激励层将经济因素集成到区块链技术体系中来,主要包括经济激励的发行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合约层主要封装各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应用层则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该模型中,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分布式节点的共识机制、基于共识算力的经济激励和灵活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创新点 。

拓展资料:

【区块链核心技术】

区块链主要解决的交易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因此它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四个技术创新:

1.分布式账本,就是交易记账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节点都记录的是完整的账目,因此它们都可以参与监督交易合法性,同时也可以共同为其作证。

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每个节点都按照块链式结构存储完整的数据,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多份进行存储。二是区块链每个节点存储都是独立的、地位等同的,依靠共识机制保证存储的一致性,而传统分布式存储一般是通过中心节点往其他备份节点同步数据。

没有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单独记录账本数据,从而避免了单一记账人被控制或者被贿赂而记假账的可能性。也由于记账节点足够多,理论上讲除非所有的节点被破坏,否则账目就不会丢失,从而保证了账目数据的安全性。

2.非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但是账户身份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在数据拥有者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访问到,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

3.共识机制,就是所有记账节点之间怎么达成共识,去认定一个记录的有效性,这既是认定的手段,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区块链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共识机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效率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具备“少数服从多数”以及“人人平等”的特点,其中“少数服从多数”并不完全指节点个数,也可以是计算能力、股权数或者其他的计算机可以比较的特征量。“人人平等”是当节点满足条件时,所有节点都有权优先提出共识结果、直接被其他节点认同后并最后有可能成为最终共识结果。

4.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基于这些可信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可以自动化的执行一些预先定义好的规则和条款。以保险为例,如果说每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信息和风险发生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那就很容易的在一些标准化的保险产品中,去进行自动化的理赔。

在保险公司的日常业务中,虽然交易不像银行和证券行业那样频繁,但是对可信数据的依赖是有增无减。因此,笔者认为利用区块链技术,从数据管理的角度切入,能够有效地帮助保险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具体来讲主要分投保人风险管理和保险公司的风险监督。

参考资料:

区块链-百度百科

回答2:

一、区块链技术:

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让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 

用以维护一个不断增长的数据记录的分布式数据库,这些数据通过密码学的技术和之前被写入的所有数据关联,使得第三方甚至是节点的拥有者难以篡改。区块链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主要是公开、协作、私有。

二、区块链:

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扩展资料:

区块链基本概念: 

1、交易:一次操作,导致账本状态的一次改变,如添加一条记录;

2、区块: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交易和状态结果,是对当前账本状态的一次共识;

3、链:由一个个区块按照发生顺序串联而成,是整个状态变化的日志记录。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一般说来,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

参考资料:区块链技术_百度百科 ,区块链(数据结构)_百度百科

回答3:

过去几年,区块链被广泛地提及,但究竟该怎样给“区块链”定义,目前仍然莫衷一是。因为“区块链”概念和区块链本身一样,仍处于从0到1的过程之中。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完全不能与比特币划上等号的。从逻辑关系上看,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不是区块链的唯一范式。

① 狭义区块链:点对点的记账系统

所谓区块链,从狭义角度看,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简单地说,狭义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去中心化,即与传统中心化方式不同,这里是没有中心,或者说人人都是中心;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意味着记载方式不只是将账本数据存储在每个节点,而且每个节点会同步共享复制整个账本数据。

在传统的中心化技术中,记账权只掌握在中心服务器手中。比如QQ、微信上的所有信息,只能由腾讯的服务器来记账;淘宝、天猫的信息,都能由阿里巴巴的服务器来记录。

但在区块链中,每台计算机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就是一个数据库。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记账,而且直接连接另外一个点,中间无需第三方服务器。当其中两个节点发生交易时,这笔加密的交易会广播到其他所有节点,目的是防止交易双方篡改交易信息。

以一家有100人规模的公司为例,A向同事B转账1万元。普通的做法是,A可以告知另一名同事C,让同事C作为见证人,记录下“自己账下1万元转到同事B账下”这一事实。

在区块链里,A就不再需要通过同事C作为见证人,而是可以直接将自己账本的1万元记到同事B的账本;同时,这笔交易信息也会传到全公司(即整个区块链)。当公司里其他人知道并确认了这笔交易,交易才算最终完成。

因为这笔交易被加密处理,只有同事B才能收到这1万元,而这家公司的其余98位同事只能在账户内看到有这笔交易信息,但无法看到这笔信息是转给谁的。除此之外,在这过程中,区块链还可以完整记录交易过程,整个交易可以溯源。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② 广义区块链:一种使行业变得更加标准化的模块化工具

从广义角度看,区块链不再局限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按照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的解释,广义区块链是指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根据工信部这一定义,像成本基础,流转率、区块配送、吞吐能力、仓储能力、存放能力、金融调配、账期等,都可以用区块链进行描述,就如今年两会期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对区块链的定位,“区块链是使行业变得更加标准化的一种模块化工具。这个工具促使国家在对产业整合时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能够提升产业效能,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应链的效率。”

3、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中心化方案,不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区块链,都主要呈现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扩展、高度透明和匿名性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① 去中心化

中心化,在互联网上,是指“我说你听”的广播模式。通俗地说,中心化就类似于一场研讨会,邀请数名嘉宾围绕一个主题去阐述他们的观点,这场研讨会以嘉宾为中心,研讨会的参会者在场下聆听嘉宾的观点,他们通过提问等方式和嘉宾进行沟通交流,不会或者甚少直接地和其他参会者进行单独的沟通。

而去中心化,是指技术对普通用户的赋权,从我说你听的广播模式,向人人有个小喇叭的广场模式转变,就像英语角模式,在这里面每个参与的人都可以选择听或讲,都可以都各抒己见,可以去和任何一个参与者进行沟通。

具体应用在区块链上,其去中心化特征可以简单理解为:没有固定的中心化机构存在,所有的数据主体都将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又或者遵循同一记账交易规则。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在于,在区块链中,分布着许许多多的节点,这些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而且彼此之间可以自由链接,从而形成新的单元。所以,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却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

但有区块链研究人士表示,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因而,在区块链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② 不可篡改性

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有专业人士表示,即使遭受严重的黑客攻击,只要黑客控制的节点数不超过全球节点总数的一半(即不超过51%),区块链就依然能正常运行,数据也不会被篡改。“这是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因为没有某一个中心进行集中的管理,使得区块链系统中,即便某一个节点受到攻击或篡改,并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健康运作。”

打个比方,就像我们在野外同时遇见一个熊窝和蜂巢,如果我们要捣毁这个熊窝,只需要影响它中心化决策系统中那个决策的单个节点,就是把那只熊赶走就可以了;但要捣毁一个蜂巢,就必须赶走整个蜂群中半数以上的蜜蜂,仅仅赶走蜂群中的一只蜜蜂,整个系统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

③ 可扩展、高度透明和匿名性

与谷歌的开源系统安卓相类似,所有人都可以在区块链的基础上,实现各类扩展应用。由于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

区块链的这种开放性,一方面使得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另一方面,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因此交易对手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

4、暂未解决的劣势

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的技术优势突出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劣势。

其一是延迟问题。据了解,数据写入区块链一般情况下需要等待最少十分钟,如果所有节点都同步数据,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以比特币为例,当前产生的交易有效性受网络传输影响,比特币交易每次的确认时间大约10分钟,6次确认的话就需要一个小时,因此区块链的交易数据是有延迟性的。

其二是能耗问题。区块链中的区块的生成需要进行无数无意义的计算,这其实是非常耗费能源的。同样是比特币,英国一家电力信息网Power-Compare提供的预测数据显示,按照目前比特币挖矿、交易耗电量的增长速度,至2020年比特币耗电量将会与目前全球用电量持平。尽管这一数据备受质疑,但是那些藏在深山老林的“矿场”则实实在在展现了这门生意的耗能景象。

其三是性能问题。区块链是分布式,等于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份完整账本,并且有时需要追溯每一笔记录,因此随着时间推进,交易数据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有性能问题。例如,第一次使用需要下载历史上所有交易记录才能正常工作,每次交易为了验证你有足够的钱而需要追溯历史每一笔交易来计算余额。有专业人士认为,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缓解性能问题,但问题还是明显存在的。

其四是隐私问题。在区块链上,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不同的代号,这个代号通常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通过该数字的表面信息本身,并无法将其对应到某一个具体对象的真实身份。然而,一旦该对象在线下进行了实物交易,并和某一代号关联起来,这种匿名性就不复存在了。由于区块链完整地记录了该代号的交易流水,其他人就可以轻松地获取与该对象相关的所有信息,给用户隐私带来严重的威胁。

尽管自身存在交易数据延迟、耗费无谓能源、性能需求过大、隐私无法保障等各种劣势,但面对繁杂的市场,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儿的区块链引来了一些不是专注于技术本身应用,而是热衷于热炒区块链概念的集资圈钱行为。

(有几张图片传不上去,如果有兴趣可去原文查看。来源:优优财经)

回答4:

最核心的解析:
一.透明性
二.开放性
三.信息不可篡改
四.去中心化
五、详细的解析。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1、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 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2、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回答5:

区块链(英语:Blockchain或Block chain)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的比特币,核心技术用的就是它。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用通俗的概念讲,区块链就是一本人人可记的账。在一个公司或机构里,多数人只有看账的份儿,而只有少数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有权提笔记账。当然,区块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账本,它在技术原理上有以下三个关键点:第一,去中心化。一个践行区块链技术的网络中,其所涵盖的每台计算机均可读取、添加记录,从账本这个角度讲,他们就是共同记账的人,而没有权威人士从中指导、修正。第二,非对称加密。别看这本账人人可记,可若非局内人,一定读不懂。因为,在记账过程中,每个人都遵从统一的加密规则,但读取时,却必须使用自己独有的解密方式。因此,虽然每个人都保存着这本不断更新的账,但能读懂的部分,却仅限于自己能解密的那一块,也就是与自己相关的那一部分。第三,时间印记。也就是时间戳(英语:Timestamp),是指字符串或编码信息用于辨识记录下来的时间日期。区块链上的每一个区块,是按照其所生成的时间按先后顺序排列的,并经过集体认证,确认成立。而且,之前的记录是无法被修改的。就像在一本账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时间点之后的记录,索引、验证之前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一旦被确认,再行篡改就难上加难。
区块链技术是维护一个不断增长的数据记录的分布式数据库,这些数据通过密码学的技术和之前被写入的所有数据关联,使得第三方甚至是节点的拥有者难以篡改。区块(block)包含有数据库中实际需要保存的数据,这些数据通过区块组织起来被写入数据库。链(chain)通常指的是利用Merkle tree等方式来校验当前所有区块是否被修改,这一点用过Git的码农们早就熟悉了,回想一下如何修改Git的历史记录吧。
区块链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主要是公开、协作、私有。
公开区块链(public blockchain)
例子:比特币,Ethereum Frontier。公开区块链上的数据所有人都可以访问,所有人都可以发出交易等待被写入区块链。共识过程的参与者(对应比特币中的矿工)通过密码学技术以及内建的经济激励维护数据库的安全。公开区块链是完全的分布式。
亮点和痛点:公开区块链完全分布式,具有比特币的一切特点,然而需要有足够的成本来维持系统运行,依赖于内建的激励。目前来看公开区块链中只有比特币算是足够安全的,如果和比特币的算法一样,乙烷;没有内建奖励,乙烷;容易集中算力攻击(比如只要突击扫货大批显卡之类),吃枣药丸。公开区块链上试图保存的数据越有价值,越要审视其安全性以及安全性带来的交易成本,系统扩展性问题。
协作区块链(federated blockchain)
例子:Hyperledger以及德勤等会计所尝试的审计系统。参与区块链的节点是事先选择好的,节点间很可能是有很好的网络连接。这样的区块链上可以采用非工作量证明的其他共识算法,比如有100家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了某个区块链,规定必须67个以上的机构同意才算达成共识。这样的区块链上的数据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这些节点参与者内部。部分意义上的分布式。
亮点和痛点:协作区块链可以做到很好的节点间的连接,只需要极少的成本就能维持运行,提供迅速的交易处理和低廉的交易费用,有很好的扩展性(但是扩展性随着节点增加又会下降),数据可以有一定的隐私。开发者在共识下有能力更改协议,没有比特币hard fork的问题,但是这也意味着在共识下,大家可以一起篡改数据。协作区块链也意味着这个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不会太广,缺少比特币的网络传播效应。
私有区块链(private blockchain)
例子:Eris Industries。参与的节点只有用户自己,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有严格的权限管理。近期部分金融机构公布的内部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大都语焉不详,不过很可能都在这个范围内。
亮点和痛点:私有区块链实际上是很迷惑的名词,这样的一个系统无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共享数据库用上Merkle Tree等方式试图说明其中的数据可校验。这样的数据库早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Merkle tree也只是很多成熟方案中的一种。这些项目很容易是“然并卵”。由于全是用户说了算,里面的数据没有无法更改的特性,对于第三方也没有多大的保障。因此很多私有区块链会通过依附在比特币的方式存在,比如定期将系统快照记录到比特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