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资产负债账户的借贷方能搞清楚那就问题不大,你可以从会计等式来理解各类账户的结构。
首先这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你应该知道吧,由于在会计等式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反映在等式的右边,所以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与负债类一样,贷方增加,借方减少,期末余额在贷方,但与资产类账户反映增减的方向正好相反。。
其次,由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生收入费用,会计等式又可以表示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资产同反映在等式左边,所以费用类账户的登记方法与资产类基本相同,借方增加贷方减少;而收入与负债同反映在等式右边,所以收入类账户和负债类基本相同,贷方增加借方减少。由于收入费用最后形成了利润,因此它们与资产负债类账户不同的是损益类账户期末没有余额。
实际上账户的借贷方究竟反映增减是由于长期的会计实践中形成的,没有什么一定的道理而言,你只要记住反映在会计等式同方向的会计要素,反映增减的方向相同,否则则相反。
个人觉得2011-11-18 16:06分的回答,只能解释为什么费用的借方记增加。而成本与费用是两个概念,所以用费用借方记增加来解释为什么成本借方记增加,是很奇怪的想法。如果想正确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知道成本是与收入对应的,也就是成本最后是要结转的,结转是随着收入的实现来进行的,收入的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成本本应也如此,但是期末需要结转,所以就反过来了,即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而费用是当期反映的 ,当时发生当时就计入了,不能解释成本类借方记增加的。举例:公司买了一支笔。购买时,借:库存商品 贷:银行存款 ,过了一阵子,把笔销售了,销售时: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因为不光有购买时的成本,也有盈利,所以不单纯的是库存商品,而是收入的增加)但同时要结转成本(因为销售时取得了收入,收入增加,同时卖出笔时成本也实现了,即成本也增加了),所以同时还要写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贷库存商品(这个会计分录的目的是要弄清账目的来龙去脉,也成为了会计规定)。这一圈账下来,减少了库存,增加了成本,与收入增加匹配。 成本最后结转的时候,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
我们可以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去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通过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等去形成了一定的商品价值,即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成本实质上是各种资产的“ing”形式。从这个理论上讲,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和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相似的,即借增贷减。
下面的回答无关此提问本身,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推导,便于更好的记忆各类账户的借贷方向。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其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等式,一种是动态等式。
一、静态等式(财务状况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动态等式(经营成果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三、动静结合的等式(该等式由一、二等式衍生)
推导过程如下:
期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00 =100 + 100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产生了经营成果,实现1 000利润,资产由200→1 200
即期末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1 200=100+100+1 000
在此基础上,代入经营成果等式,可转化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移项得到: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记忆:该等式同一边的账户借贷方向相同,即“资成费借增贷减,负所收借减贷增”。
资产类、费用类、成本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类、收入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期末有余额,收益类、费用类期末结转后无余额。
成本类,费用类:借方登记增与贷方登记减;
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借方登记减与贷方登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