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为什么就业难?

2025-01-03 01:48:0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专业力量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最明显的因素。冷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专业竞争力不强,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能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如果是热门专业,即使是普通院校,也是“香饽饽”。

  “谁是IT人才,谁就拥有金钱。”这句话说明了IT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说明了“人才饥荒”使得IT人才极为受宠。连续几年,IT、通信人才供不应求,今年同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供需比竟达到1:250,IT、通信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奇货可居。

  与此同时,由于申奥成功、入世在即,一些相关专业,如金融业、保险业、咨询业、会计审计业、法律服务业将会迅猛走红,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生命科学类专业毕业生也将大显身手。

  校方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2001年各大高校都竞相推出了很多新的招生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新增微生物与生化制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而复旦大学则新增了诉讼法、刑法、经济史、广播电视艺术学等20多个专业。

  相比之下,一些纯文科如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就比较“尴尬”,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得不选择了专业之外的工作。

  2、考证时代

  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仅有学历是不够的,还要有其他硬件,证书就是最有力的硬件。据有关资料,用人单位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已连续14个月呈上升趋势。今年一个时期内,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会进一步得到巩固,“持证上岗”将成为一种趋势。

  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在校生特别是自学能力较强的研究生,都走上了考证之路。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土地评估师证、计算机证、外语水平证书乃至导游证、驾驶证,都成了热门考试,有的研究生甚至几证在手,找起工作来也是游刃有余。

回答2:

研究生就业其实并不难,难就是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能力达不到

回答3:

 第一、岗位的需要和所学专业不匹配

  很多高校为了吸引生源,进而获得国家给予的更多利益,社会上什么专业热就一窝蜂地都设什么。专业趋同带来了高校无特点、人才无特色,培养出的研究生无明显优势、就业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最终结果也就是造成了研究生的就业难。


  第二、研究生心理价位比较高

  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数都会选择大城市,很多研究生认为非国家机构、大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这样的单位都是不去的!很多民营企业往往就是很需要这些研究生的,但是他们的收入和学历是不成正比的。那些更倾向于大型国企、外企的研究生对此是不感兴趣的。正因为这样,所以研究生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研究生的能力和用人单位的期望不符

  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究竟会比本科生强多少呢?尤其是当与一个有着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一块竞争时,有没有优势?优势明不明显?同时,研究生相对较高的薪资要求也是用人单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优势不明显,甚至没有优势,那用人单位选择有着更多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也就是人之常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