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基本内容释义:
1、富强,即国富民强。
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追求的富强,是以综合国力的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特征,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方向。其中,需要处理好两对辩证关系:
国富和民富的关系。“富强”包含着两大主体的价值诉求,一是人民富裕,二是国家强盛。“富强”首先在于富民,即人民富裕,没有民富就没有国强。其次,“富强”还在于强国,即国家强盛,体现为国家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能够对国家秩序和国际事务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富裕同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国家富强是为民造福的重要前提,而人民富裕又是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
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前者是生产力标准,更多强调的是效率优先,后者共同富裕更多强调公正为本。我们的富强观,是兼顾生产力标准的效率原则和共同富裕价值标准的公正诉求,从而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也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鼓励发展生产但往往产生两级分化的富强观。
2、民主,即人民民主。
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念,又是一种政治实践和制度安排,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民主专政的国体,为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目前,“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和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即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或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形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民主模式,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等综合因素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相对于其他民主形式,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一是从所有权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是一种真正实现大多数人享受的民主制度;二是从利益角度而言,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发展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再次,从效率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的政治优势。
3、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明成为国家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在国际竞争中,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文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对于物质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我们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新时期,我们党将社会主义文明上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和谐,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动因。
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就一般事物而言,和谐是事物存在的一种辩证关系的积极展现;就社会形态的特征而言,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人类历史的未来发展而言,和谐世界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和谐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人与人的和谐,即社会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观要求我们与自然和解,不再以自然界征服者的身份出现,为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对自然界无限索取,而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三是国际关系的和谐,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体现为对内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对外也主张共建和谐世界。
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各价值目标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方位的价值追求。富强是实现社会民主、文明、和谐的物质基础。民主制度的建设作为国家政治体制的本质属性,一是能够激发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二是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模式,可以实现公民的民主自治,创造和谐的基层社会环境,三是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促进百花齐放。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对经济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先进的文化起到引领社会进步的作用。和谐社会包含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是对富强民主文明的诠释。总之,在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中,经济富强是基础,政治民主是保障,文明进步是动力,社会和谐是目标。
这人上辈子是大地主 这辈子是穷人非常节省 节省得上帝都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