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晶是在食用蜂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气温的变化,往往蜂蜜会从液态变为结晶状态,颜色由深变浅。蜂蜜的这种变化常常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这是由于蜂蜜掺入白糖而造成的。其实这是蜂蜜的自然变化,不是掺糖的结果。
蜂蜜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葡萄糖、果糖过饱和溶液。由于葡萄糖具有容易结晶的特性,因此分离出来的蜂蜜,在较低的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葡萄糖就会逐渐结晶。其结晶的速度与其含有的葡萄糖结晶核、温度、水分蜜源有关。
蜂蜜中的葡萄糖结晶核非常细小,存在于花蜜中和贮存过蜂蜜旧巢脾中。在一定条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长大结晶。蜂蜜内含有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
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也受到温度的影响,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粘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因此在保存蜂蜜的过程中,就要控制好温度以延缓蜂蜜结晶的过程。
蜂蜜的结晶还与蜂蜜的种类、含水量有关。如紫云英蜜、刺槐蜜、枣花蜜则不易结晶;而油菜花蜜、野坝子蜜、棉花蜜、向日葵蜜就易于结晶。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宜长期保存不易变质。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使结晶的葡萄糖沉到底部,其它稀薄的蜂蜜浮在上层,这种半结晶的蜂蜜其营养成分也未发生变化,只是未结晶蜂蜜含水量相应增加,因此这种蜂蜜不宜长期保存。
总之,蜂蜜结晶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其化学成分、营养价格都未发生变化,更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不易发生结晶现象,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结晶并不影响质量。
蜂蜜结晶属正常的,请参考有关文章。
如何辨别蜂蜜的质量
新鲜的原汁蜂蜜呈黏稠透明状,时间久了就开始结晶和变硬;因此,不论是从口味、还是从营养的角度来看,应选用加工过的蜂蜜。要判断蜂蜜是否加工过,可以把勺子放进去搅拌,然后拿起来观察,原蜜会从勺子上淌下来,而经过加工的蜂蜜会像胶条一样粘贴在勺子上。蜂蜜的色泽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亮黄(洋槐色)到深棕色(荞麦色)不等,有的呈绿色;蜂蜜的色泽、口味和芳香随采集的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不同。大致说来,色泽深暗的蜂蜜里所含的铁、铜等矿物质要比其他的高出几倍。
方法:
1、将蜂蜜滴在白纸上或草纸上,如果蜂蜜渐渐渗开,说明掺有蔗糖和水。掺有糖的蜂蜜其透明度较差,不清亮,呈混浊状,花香味亦差。掺红糖的蜂蜜颜色显深,掺白糖的蜂蜜颜色浅白。
2、掺有面粉、淀粉或玉米粉的蜂蜜,色泽较混浊,味道也不够甜。将少量蜂蜜放入杯中,加适量水煮沸,待冷却后滴入几滴碘酒摇匀,如果溶液变成蓝色或红色、紫色,说明蜂蜜中掺有淀粉类物质。
3、用烧红的铁线插入蜂蜜中,如果铁丝上附有粘物,说明蜂蜜中有杂质。如果铁丝上仍很光滑说明没有杂质。取一份蜂蜜,加入两份冷开水及四份95%的酒精,混匀后置放一昼夜,如无杂质沉淀,说明品质纯正。
4、取蜂蜜一汤匙,加入小半杯很浓的凉绿茶水中,如蜂蜜已受重金属污染,茶水中的单宁会与蜂蜜中的重金属起化学反应,生成灰色或褐色、黑色盐类。颜色越深,说明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也越重。
5、用烧红的铁丝插入蜂蜜中,冒气的是真蜜,冒烟的有假。用筷子挑起蜂蜜,能拉成长丝的,丝断会自动回缩且呈球状者为上品。将蜂蜜和水按1:5的比例混合,放置一天,无沉淀者为佳品。
6、假蜂蜜由于是用白糖熬成的或用糖浆冒充的,所以看起来非常清澈透亮,而真蜂蜜中的成分很复杂,含有一些蛋白质、生物酶、矿物质、维生素和蜜源植物的花粉等成分,所以不是很清亮。但如果是掺入了淀粉类物质的蜂蜜则呈混沌状,透明度更低。
7、假蜂蜜有隐隐的化学品的气味,闻起来感觉刺鼻或有水果糖味,而真蜂蜜的气味纯正自然,蜜味浓郁,有淡淡的花香。
8、假蜂蜜口感甜味单一,有的仔细品味还有苦涩味或化学品的怪味,而真蜂蜜的口味醇厚、回味绵长,喉感略带麻辣感,后味悠长,给人一种芳香甜润的感觉,或有极轻微的淡酸味。
9、因为假蜂蜜的成本比真蜂蜜要低得多,且假蜂蜜的销售也抓住了消费者图便宜的心理,所以假蜂蜜的价格一般都很低廉。因此便宜的产品是假蜂蜜的可能性大。
10、仔细查看产品的标签,有的产品的配料表中写着蔗糖、白糖、果葡糖浆、高果糖浆等,而纯正的蜂蜜产品是不允许加入这些物质的。
11、识别假蜂蜜:在蜂蜜中加入少量冷开水,也可滴几滴碘酒或酒精,如滴入物呈紫、绿或红褐色的,就是假蜂蜜。
结晶的是天然蜂蜜。不结晶是人工兑(水)的,假的假的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