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习的认知理论
此部分主要读于26日。
开篇就反驳了第五章学习的联结理论的观点。
认知派认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许多简单的行为的习得是通过条件作用过程建立S——R之间直接联结的结果,但是对于复杂行为而言,仅用S——R联结的形成来解释则过于简单化。他们认为,主体的认知过程在复杂学习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他们提出了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学习依赖于他长时记忆系统中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第一节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一、格式塔学派的经典实验
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工作由苛勒完成,他做了一个格式塔学派的经典实验——箱子实验和棒子实验。他利用黑猩猩想办法取到香蕉这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一)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二)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成的
这部分内容提到了“完形”二字,所谓完形,原是德文中Gestalt(格式塔)一词的译名。格式塔派所说的“完形”其实就是“结构”。这部分的解释让我也意识到原来英语试题中的“完形填空”题为什么叫“完形填空”。正如下图中文字所描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
(三)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
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认为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学习,只能是学生呆读死记(一般我们描述为“死记硬背”),而不能保证学生在另一种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也就是不会举一反三了。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发现学习说”或“认知—结构教学论”。
一、认知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其知识体系。
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还提到“认知结构”即“编码系统”,以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编码系统。
(二)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结构教学观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
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学生的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
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他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3.程序原则
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4.强化原则
这部分不懂?何为强化?但觉得下面这电话很有说服力。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发现学习法
第三节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奥苏伯尔和布鲁纳是同时代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一、意义学习的实质
二、意义学习的条件
二、接受学习的界定及局限性
(一)接受学习的界定
(二)现行组织者
(三)奥氏接受学习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