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年限的长短等,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退休时领取养老金也越多。 2、参考公式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储存余额/计发月数 缴费少,待遇也低,这是成正比的。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具体情况,你可以咨询当地劳动局。
退休金多少取决于你的工龄、在职时缴费水平、退休年龄等许多因素,单凭一个工龄是没法判断你的退休金的。不同工作年限的职工,如果同单位、同等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方式会不会一样呢?
这里的退休工资有两种计算情况,如果工龄等同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或视同缴费年限),那么39年工龄肯定要比35年工龄领取的养老金更多;如果工龄不等同于缴费年限,那么就难以比较两者的大小了。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改革,并与1995年开始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实施个人缴费。
1991年6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开始全国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社会统筹并从1992年4月开始个人缴费。
1995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建立养老保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退出了两套方案,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选择试行,各地开始建立个人账户,但建立的时间不一,最早的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最晚的建立于1998年元月1日。
自1995年建立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之后,养老保险制度就逐渐实行了省级统筹,并逐步实行全国统筹。
39年工龄和35年工龄,参加工作的时间都早于1995年,因此这两类人都是“中人”,他们的养老金都有三个构成部分,即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两者适用的计算公式是一样的,但由于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不同,因此养老金账户中的额度也不一样。
假设工作单位、职位、收入水平、缴费基数、退休年龄都是一样的,那么39岁和35岁的基础账户额度是相同的,但是个人账户和过渡性养老金却不一样,39岁的账户里面会比35岁多4年的缴费时间,额度自然也会高很多,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大概相差500元左右。
退休金多少取决于你的工龄、在职时缴费水平、退休年龄等许多因素,单凭一个工龄是没法判断你的退休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