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之间就是权力的争夺,并没有其他的矛盾,所以没必要赶尽杀绝,曹魏其实对当时的贡献还挺大的,虽然逼着后主退位了,但是政治上面经济上面都有不小的发展,所以也是有贡献的。当时其实曹操和汉献帝关系还挺好的。他的儿子曹丕完成了他想当皇帝的心愿,逼着汉献帝禅让,并且建立了魏国。
在汉献帝禅让后,汉献帝还活了14年,曹氏没有加害于他,因为他们是亲戚。一开始汉献帝娶了曹操的女儿,并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丕,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下子还真说不清楚。
其实曹魏对前朝皇帝挺厚道的,让汉献帝寿寝正终,对刘禅也是好吃好喝伺候着,一直到最后安享晚年。当时刘备当了皇帝以后,虽然他自称是继承汉统,但是史书上并没有把他的汉朝记载成汉朝,也没有承认他是皇帝,只是当做是蜀汉的昭烈帝,刘禅当时继位后是孝怀皇帝。人们一般称他们为先主和后主。
曹魏的功绩还是很有贡献的,对外战争战绩赫赫,打得鲜卑等胡人对魏国尊敬有加,一有机会就说这个事,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曹魏还跟罗马那边搞好了关系,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在内政上也是颇有作为,他发明了九品中正制,就是我们常见的几品几品官的说法。就连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加封,还有后宫的品级制度都是这时候定下的。所以说贡献挺大的,并不需要赶尽杀绝,所以后来给他封了个君王当着,衣食不愁,只是没有实权罢了。
三国演义对曹操有点不公平,正是他统一了北方,阻止了很多野心家,而且自己没有称帝。曹操这个权臣做得太过有名,在历史上经常和王莽并称操莽。后来者如果不加九锡,都不敢说自己是权臣。
他的儿子曹丕完成了当皇帝的心愿,逼汉献帝禅让,建立魏国。
禅让后,汉献帝又活了14年,曹氏倒是没有加害于他,谁让他们是亲戚呢。汉献帝娶了曹操的女儿,也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丕,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下子还真说不清楚。
曹魏对前朝皇帝还算厚道,除了汉献帝寿终正寝外,蜀汉后主的刘禅也得以安享晚年。
刘备称帝后,自称是继承汉统,但史书上并没有把他作为汉朝皇帝,只算是蜀汉的昭烈帝,刘禅继位成为孝怀皇帝。后世称他们为先主和后主。
曹魏的功绩还是不小的,对外战功赫赫,打得鲜卑等胡人对魏国敬若神明,一有机会就把这块招牌给扛了起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曹魏还和古罗马帝国沟通了关系,证明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是通畅的。
内政上,发明九品中正制,我们常见的几品几品官的说法,就是从曹魏开始的。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和后宫的品级制度都是这时候定下的。
因果报应有时候还是有道理的。曹魏的皇位怎么来的,就怎么被别人给夺走。司马氏学习曹氏经验,一步步给自己也加了九锡,直到公元266年,逼曹氏禅让,建立晋朝。
曹魏的正式皇帝虽然有五位,但只有两位有庙号,另外三位都是被司马氏给废掉的。而曹操由于对魏国的意义实在重大,所以通常也把他算进皇帝里面。
司马氏篡夺天下后,曹氏反而活得更好,被封为陈留王,保留了天子的祭祀和礼乐制度。简单说就是还享有天子的行政待遇,只是没有权力而已。
这个陈留国比晋国活得更长远得多,直到公元479年,才被南齐给废除。陈留是曹操起兵的地方,他的子孙在这里玩了214年的天子乐园,算是皇帝一族中,结局最为圆满的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白话二十四史之三国志》
这是因为要保证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夺权只是第一步,这就掌握了实际权力;最终要过渡到名实相符,还要有很多步骤。比如封王,然后就是加九锡,最后逼曹魏皇帝禅让,才完成了从夺权到政权更替的目的,才能显示新政权的合法性。
应该是为了平息各地势力的不满吧,所以,仍然留着一个名头在。
因为曹操是一个全程,他对于魏国的掌控非常的厉害。所以说即使司马家夺了天下也不能够完全的统治魏国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