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三大题型归类复习
A、类型:
一、信息筛选类
1、考查文章的线索
2、考查文章内容
3、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
4、考查文章所描写的对象特征
5、理解文意类的题
二、审美鉴赏类
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
3、赏析文章优美的语句和段落
4、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5、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
6、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深层理解类
1、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
3、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4、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
B、类型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要活用)
一、信息筛选类
1、考查文章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考查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3、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
4、考查文章所描写的对象特征——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5、理解文意类的题——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对应解题技巧:
题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记叙文——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题型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白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来叙述,做到:准确、清楚、简洁)、抓段落中心句
题型3、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哪种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注意:记叙文文中议论是由某件事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
题型4、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首先要分析文章的结构)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我们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题型5、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答案一般在原文语句附近(用文中句子或关键词语)
二、审美鉴赏类
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3、赏析文章优美的语句和段落——
A、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请说出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B、某段在文中的有何作用?
4、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请分析文中xx的形象。(文中的xx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
A、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B、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C、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6、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对应解题技巧:
题型1、本文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的作用:A、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B、总结文章的内容、点明主旨。
C、形式新颖,吸引读者。D、反映作者情感的变化。
题型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好处、妙处)?
此题一般有固定的套路:
1、动词生动表现人(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情状),表现了人(物) ……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 ……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 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题型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请说出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有两种答题模式:
1、分析句子里面词语的表达效果;(题型2)
2、分析该句的修辞+修辞作用。(见修辞的解答)
题型4:某段在文中的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在文章开头:1、引出下文;2、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3、照应文章标题;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5、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结尾:1、总结全文;2、解释全文主旨;3、照应前文;4、照应文章标题;5、引人深思。
题型5、请分析文中xx的形象。(文中的xx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技巧:提取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
题型6、 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技巧:先分析描写方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1、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心理、品质);
2、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xx的气氛,表现了xx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题型7、 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技巧: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见复习用书P105)
题型8、 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用…… 这个生动的事例证明了…… 这个论点(分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道理论证:引用…… 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将…… 比作…… ,证明了……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将…… 和…… 对比,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说出了二者在某方面的区别)。
引用论证:通过引用…… 证明…… 的观点,石润生更有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题型9、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 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xx和xx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物(事物)…… 的特点
象征:是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xx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紧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三、深层理解类
1、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
——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
——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3、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
——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对应解题技巧:
题型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 技巧: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字面上的意思即本意——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的寓意——得出深层含义。
题型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 技巧:找到词语在原文的位置——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词语所包含的寓意。
题型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 技巧:1、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
2、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题型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 技巧: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
答题示例1: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将参加社会活动类比(比喻)为喝酒,将过分热衷社会活动而不再创作类比(比喻)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创作),多喝则无益,酗酒则造成“快乐的死亡”(没有作品发表)。通俗易懂,极富讽刺意味,起到生动形象的批评作用。
能够搜索到--语文答题方法和技巧
多看书 多看 就行 静下心来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