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十英镑”并非指货币,而是指一类人――移居澳洲的英国人。
澳大利亚通用澳元,而非英镑,在当地是基本见不到也花不了英镑的,但“十英镑”这个说法却时不时被提起,说的就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移居到澳洲的英国人。
二战之后,澳大利亚人口严重短缺,300万平方英里国土上仅有700多万人口。国防与经济重建均无法开展,1947年,英国与澳大利亚签订《免费与援助移民协定》,符合条件的英国人及家属只需要支付十英镑的路费就可以依据澳大利亚,门槛极低。这也是英国移民在澳洲被称作“十英镑”的由来。
这十英镑其实并不能真正覆盖旅费成本,实际的大头由两国政府分担,10镑只是象征性收取。
为什么要引进英国移民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人口,这要追溯到1901年澳大利亚政府出台的《移民控制法》,该法律禁止非白人移民澳洲,这也就是著名的“白澳政策”的开始。
澳大利亚由英国人发现并长期统治,当时观念认为英国人语言文化与澳洲差异较小,援助英国移民,是保持澳大利亚的“英国性质”并且增加人口的有效办法。
该计划由澳大利亚首任移民部长亚瑟卡尔韦尔提出,他主张鼓励并资助英国人移民,每一个非英国移民加入,就要引入10个英国移民。1947年,两国签订协定。澳大利亚要求所有被资助移民至少在澳大利亚工作两年,政府会保证在其找到工作前提供补贴;并未移民提供包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障、就业服务等社会福利。联邦政府负责招募与运送移民,各州政府负责接待、临时住宿和后续工作。
同时澳大利亚在英国的宣传也非常到位,并抓住当时英国最短缺的东西――阳光和肉食。
该协定收到良好效果,据统计,从1947年开始到1982年,移居澳洲的英国移民数量超过160万,其中有超过70%为接受澳大利亚政府援助的“十英镑”,其中的3/4最终定居澳大利亚。虽然有大量非英国移民也陆续加入,但从数量上完全无法与英国移民抗衡。
“十英镑”为战后澳洲的经济与安全防御做出巨大贡献,尤其是提供了许多专业性与技术型人才,推动了澳大利亚的工业化进程。其中产生过许多优秀人物,典型代表是2010年当选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性总理的朱莉娅吉拉德,她在1966年随父母从英国威尔士移居到澳洲。
这个称呼来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一项移民政策,鼓励英国人搬到澳大利亚定居。政府提供了一项补贴,每个移民可以获得10英镑来帮助支付旅行费用和定居费用。因此,这些英国人被戏称为“十英镑”,但这个称呼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