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链接:
点击获取资源8901
广播剧,电影 720P 中英双字
.
.
.
.
.
.
有些是外向型人格baibai,社4102du交时获取能量,zhi独处时消耗能量。有些人是内向型人格,社交时消耗能量,独1653处时恢复能量。我就属于内向型人格,很多人会觉得冷若冰霜,不易亲近。我享受独处的时刻,在独处时思绪神游,可以学会独立思考。有时喜欢独来独往,享受那种自由感。在众人间周旋只感到疲惫,很少主动去联络感情,宁可在书中消磨时间,在读书时,你感到自己就是主宰。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并没有增多。我也学不会大人们间的客套话,内向常被大人们当贬义词使用,在他们眼中内向人都是不受社会欢迎的,他们会说:“瞧,这孩子真内向,以后要学会多说话。”说好听点是腼腆。这是浅层次的孤独,当然内向的人更易孤独。
最近读《岛上书店》,里面有一句话:“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读起来很拗口,本以为孤独的我们,在书中能发现自己的同类。我时常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曾觉得喜欢文学的人很孤独,现在觉得听戏的年轻人更孤独,只能说在人群中自己永远是少数人。真正的孤独是在思想上。最孤独落寞的是那些强者,他们占据人类思想的高地,常人很难走进他们的世界,他们并不言自己的孤独。与他们相较,我又不孤独了。
不要惧怕孤独,孤独时能发现自己,是同自己对话,独处时能培养自己思索的能力,在孤独中领会其中的真意。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也是千古第一女词人。
在一千多年前的宋,程颢、程颐兄弟创立的程朱理学逐渐成为社会道德的理论核心,对于女人,他们更加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标准。在那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词人李清照,应该是上苍赐予我们的,对这个有悖人性的礼教最有力的反击。
李清照,用她无可匹敌的才情,在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活成了千古风流。而李清照的风流,不仅体现在她的才学上,更体现在她的酒里。
是的,那个与二程生于同一年代的李清照,是嗜酒的。你有你的迂腐礼规,我有我的快意人生,只要我足够优秀,就一定会以我的样子向世人宣誓,所有不合理的规矩,都是狗屁!
李清照的词里,总能看到她与酒的渊源,她与酒的缘分,也是她与词的缘分,更是她与生命的缘分,这种缘分,伴随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她少女时期的自由与活泼。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人在研究了李清照的生平之后得出过这样的结论,这首词中所回忆的生活,应该是在李清照十四五岁时。
这样的年纪,应该是待字闺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可是你看,“沉醉不知归路”的李清照分明是饮了太多的酒的,以至于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偷偷地吃酒,游玩,大声地吵闹,这才是真正的少女天性吧,即便是现在的我们看到如此画面,估计也会嗔怪一句:这些丫头,可真能疯!
李清照能在那样森严的礼教中尽情地释放天性,实在是得益于她有一个开明而博学的父亲。李清照的父亲就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师从苏轼,以他的才学,放在现代,就是个一等一的大教授。而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对女儿的教育,他从不以社会上惯常的那种观念约束自己的女儿,而是鼓励她多读书,家中上万册的藏书也成了李清照从身到心的乐园。
李清照打小就是不爱红妆爱诗书的个性女孩,据说有一次,她还用自己的一身新衣服换了地摊上的一套藏书,穿着夹衣就回家了。不知那位程大学士要是看见一个妙龄女子穿着夹衣,抱着诗书在大街上奔走,会作何感想呢?
所以,一个任性自由的女孩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宽容的父亲,你的出身或许不重要,但你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第二阶段,是她与赵明诚在婚姻时期里的浪漫与任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你瞧,一言不合这又是喝多了,都一宿过去了还“不消残酒”呢。有人说,这个“卷帘人”是她的丫鬟,但我更愿把这个人当成她的丈夫赵明诚。
可以说,李清照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有着小资情怀的女子,而她能够在婚后依然保持着一份浪漫的情怀,又都得益于她在该结婚的年纪遇到了与她情投意合的赵明诚。
赵明诚是当朝宰相的儿子,也是个学识渊博的美男子。他不仅像父亲一样宠着李清照的任性,更无条件地折服于她的才华。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与李清照还有共同的事业追求,他们一生都在致力于金石研究,并著有《金石录》。
他们的婚姻,常让我想起民国才女林徽因与梁思成,当爱的激情在柴米油盐中慢慢消亡,共同的追求和爱好,往往是婚姻得以永固的最好的粘合剂。据记载,李清照与赵明诚一生都没有子嗣,这在当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舆论背景下,女子无出,不管原因在谁,都是可以被无条件休掉的。李清照不但没有被休,还能在夫家由着性子地喝酒作词,可见赵明诚是有多爱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一首《声声慢》,可以说是李清照晚年作品中的代表。此时,北宋灭亡,家园尽毁,他的丈夫赵明诚在逃亡的途中病逝,他们一生的心血《金石录》也在战乱中丢失。为了保全仅存的一些书稿,也为了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李清照委曲求全,改嫁给了张汝舟。
没想到张汝舟只是觊觎当年李家与赵家显赫的家世,以为李清照一定有不少的珍贵收藏,待他发现希望落空后,便露出了本性,不仅对李清照恶语相向,甚至还拳脚相加。也是在这时,李清照发现了张汝舟骗取官职的罪行,便去官府靠发了他。
按照当时的宋法规定,妻子告发自己的丈夫,要受三年的牢狱。李清照深知这一点,但为了彻底摆脱这个渣男,她宁愿选择接受这场牢狱之灾。后来多亏翰林院学士们的努力奔走,李清照在被关押了九天后,终于被救了出来。张汝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们的婚姻也最终得以解脱。
江山易主,美人迟暮,李清照晚年的酒里,早已没了当年的天真自由,也没了千般宠爱里的浪漫矫情,连酒量也大不如前了。“三杯两盏”,就已是百般惆怅,原来,人生百味,最难将息的,是国恨,是家仇,是阴阳两隔的分离。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个人的时候,好好整理房间,给自己一个舒适的家,一颗愉悦的心;好好看看书,即便它不能替你摆平生活的磨难,但它总能给你传递智者的思想,给你思考的能力,让你有勇气去面对种种挑战。
阳光穿过裂缝,亲吻地面;和风越过树梢,轻敲门楣;窗外鸟儿声声啼叫,我推开窗户,向太阳问好,同风儿嬉戏,微微笑,迎接这一天的好时光。
一个人的周末总可以让自己随心所欲,没有必须奔赴的约会,不用早早起床,睡就睡到自然醒;没有非做不可的事,左翻翻右翻翻,可以慢悠悠地消磨时光。我可以疯狂张扬,亦可以平静低调,我喜欢一个人时,这样极致纯碎的自己。
跳高音量,放着自己喜欢的歌,一遍又一遍的循环。换起袖子,戴上手套,开始清洁打扫工作。将厨房,衣柜,书桌都擦拭一遍,然后再仔仔细细地把地面拖洗一遍。这样看似简单的工作,我也能哼着歌,磨磨唧唧半天。再看钟点已是中午12点多,这才想起,自己忙了半天竟还没做饭。沉迷于清洁打扫,我也可以做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从前如是,现在亦如是。兴许是平常没怎么整理,如今既然已动手就想来个“天翻地覆”的改变,给自己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一直都觉得,这世上能立即见成效的东西不多,打扫卫生就是其中一个,稍作整理,就会看到效果。有时,我需要这样的效果愉悦自己。
下午小憩过后,靠在床边,拿起一本喜欢的书,细细品味。最近在看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这本书我放在书架上已好久,记得自己最初拿起它,是因为毕业找工作迷茫着。而如今再翻阅,还是因为对自己未来工作的规划迷茫着。他说:“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以为迷茫是一时的,不曾想它贯穿整个青春,时不时地告诉我该停下脚步,好好想想再出发。我以为通过这样一本书,我就可以解决此时的迷茫,其实不然,作者只是教给我一种思想,一些他自己过往的经历。可我终究不是他,我该有自己的思考,走好自己的路。只求自己不要“因为苦而放弃,只因扛而成长。”
一个人的时候,好好整理房间,给自己一个舒适的家,一颗愉悦的心;好好看看书,即便它不能替你摆平生活的磨难,但它总能给你传递智者的思想,给你思考的能力,让你有勇气去面对种种挑战。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美好之处,阅读的意义所在,一个人也能有一个人的好时光。
山城重庆,未去之前,想象的是群山环绕,城市绕山峦建起,雾蒙蒙的,热烘烘的,繁华、热闹,气势庞大。置身其中,感觉到的是山的气魄,水的温婉,高楼大厦立于山之婀娜的胴体之上,吊脚楼将裙摆点缀的古色古香。轻轨游走于水之上、山之中、山水之间,是城市中最为清晰的脉络。在这里,地平线的隐秘,百度地图的无奈,让人觉得困惑神秘,来不及探究,我们在有限的时间挑拣着奔向他的闻名。
下车,拖着一脸的疲惫,横穿商业中心,一睹解放碑风采后便奔着火锅去了,跟庄进了一家装修普通陈旧,食客满座的店里,服务员是为四十多岁的当地大姐,身材矮小,相貌普通,动作干练,说话简洁,菜上齐,每人一瓶香油便可以开吃了。啊~~,这火锅也真是不客气,一口下去,五官麻木,面红耳赤,看旁边人吃的神清气爽,我们却是挤眼扇舌,满头大汗,想着过后看见火锅应是望而生畏,没想到出门便觉得意犹未尽、念念不忘。二次吃火锅在一家古色古香的院子里,这次更有了气氛,外面是滂沱大雨,我们也没了一次吃火锅的矜持,辣到口舌麻木,依然坚持满筷子往嘴里送,最后竟也酣畅淋漓,辣的过瘾;重庆人多数吃的都是麻辣锅底,大概觉得三鲜锅不够味、不带劲,我们却觉得口感醇厚、味道鲜美。鸳鸯锅中,红汤火热、清汤淡雅,应该都给点个赞的。三次吃火锅是同事在当地的朋友请客,地方选在久闻的火锅一条街,整条街看起来普普通通,装饰构造都是很久以前的了,甚至有些破破烂烂,没有半点讲究有排场的意思,但店里店外,食客满座,热闹非凡,这次的火锅没了前两次的野性,口感柔和,辣的平和,我们也终于吃的气淡神轻,细细品味了每样菜品的滑爽与脆香,弥补了前两次的遗憾,再看看当地人,多的是两桌一拼,两大锅并立,提一壶自家酿的白酒,吃的酣畅,喝得尽兴,与富丽堂皇中矫揉高雅相比,这里的重庆人吃的是实在,图的是自在。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热浪渐渐退去,重庆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吃、喝、打、吼,热闹非凡,漫步江边,观洪崖滴翠,看落日余晖映于江面直至沉没,两岸火树银花,街市如昼,游吊脚群楼、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感受重庆人的热情、激情,体验这座城市的热闹、繁华。
于两江之上温重庆之夜,那种灯火辉煌、流光溢彩不同于他方,霓虹灯千姿百态,神采飞扬,让这座立体都市尽显妖娆,于“一代天骄”游船之上看这人间的灯火圣境,想象此刻若有人推杯换盏,定是不醉不归。这里尽管灯火连天,璀璨华丽,光芒尽放,使人热情洋溢,却没有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的奢华萎靡之感。延朝天门向两侧放眼望去,重庆像一只展开翅磅,立于两江河畔的凤凰,最美丽动人,使人流连忘返。碧水荡荡,山峦逶迤,又犹如盛装出嫁的新娘炫彩夺目,于清清碧水旁整装描容。盛装打扮的游船,来来去去,似乎忙碌着节日的隆重庆祝。我们于繁华盛时归去,未曾见华丽渐渐褪去,留下点点烁烁、恬静优雅的重庆,想象当墨黛渐现,万物沉寂之时,这座城市也应累了、倦了、沉睡了。
游三峡,就不得不说三峡工程,有惊叹、有惋惜,感叹三峡大坝恩泽于民的巨大功劳,惋惜一带千古绝唱的美景气韵寥寥。车到夔门,我们终究是没有勇气登上白帝城,去一览夔门天下雄之风姿,想象即使依旧朝霞如锦、彩云缭绕,毕竟少了四分之三的风骨体魄,能有多少气韵犹存。不过北方人对水很是翘首以盼,而三峡最让人向往的就是山水相依。在码头遥望夔门今日景象后,便登船休息,船于半夜两点起航,微波荡漾,黛山墨水缓缓而过,与以往旅行不同的是多了份宁静安心。瞿塘峡在深夜于睡梦中穿过,醒来便到了巫峡,尽收眼底的是神女溪的美景,碧水如绸、绿树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