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
它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扩展资料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埃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 ABC 理论的基本观点。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ABC理论
A是指诱发性事件即引起情绪变化的事情;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