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基础知识

2024-11-26 10:03:4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温和温度带

1.冬季气温的分布 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纬度位置的影响 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

冬季风的影响 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吹来,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因此更加剧了北方严寒并使南北气温的差别增大。

2.夏季气温的分布 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其形成原因有:夏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加之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全国普遍高温。

温度带的划分及耕作

温度带

≥10℃积温

生长期(天)

分布范围

耕作制度

主要农作物

热带

>8000℃

365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水稻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亚热带

4500℃—8000℃

218—365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一年二至三熟

水稻、冬麦、棉花、油菜等

暖温带

3400°—4500℃

171—218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

冬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中温带

1600°—3400℃

100—171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一年一熟

春麦、玉米、亚麻、大豆、甜菜等

寒温带

<1600℃

<100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一年一熟

春麦、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区

<2000℃
(大部分地区)

0—100

青藏高原

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青稞等

3.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降水和干湿地区

1.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从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看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中国的“旱极”。中国东南部有些地区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台湾东部山地可达3000毫米以上,其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000毫米以上,最多的年份为8408毫米,是中国的“雨极”;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中暖湿空气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2.降水量的时间变化 中国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变化是一年内降水量的分配状况。中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年际变化是年与年之间的降水分配情况。中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小,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大;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小,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大。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大。

3.季风活动与季风区 中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上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季风活动影响形成的。发源于西太平洋热带海面的东南季风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把温暖湿润的空气吹送到中国大陆上,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在夏季风正常活动的年份,每年4、5月暖湿的夏季风推进到南岭及其以南的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进入雨季,降水量增多。

6月夏季风推进到长江中下游,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进入雨季。这时,江淮地区阴雨连绵,由于正是梅子黄熟时节,故称这种天气为梅雨天气。

7、8月夏季风推进到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华东、东北等地进入雨季,降水明显增多。9月间,北方冷空气的势力增强,暖湿的夏季风在它的推动下向南后退,北方雨季结束。10月,夏季风从中国大陆上退出,南方的雨季也随之结束。

干湿地区的划分

年降水量(mm)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土地利用

湿润区

>800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

森林

以水田为主的农业

半湿润区

>400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旱地为主的农业

半干旱区

<400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

草原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干旱区

<200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高山牧业、绿洲灌溉农业

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以西以北的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量很少,故唐诗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习惯上我们把夏季风可以控制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夏季风势力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4.中国的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是反映气候特征的标志之一,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决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地区就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该地区就干燥。干湿状况与天然植被类型及农业等关系密切。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气候的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条件的优势 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例如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引种到中国后却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红薯最早引种在浙江一带,目前在全国普遍种植。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例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中国气候虽然有许多方面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对中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也常常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南方则旱涝灾害均有发生。

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台风(热带风暴发展到特别强烈时称为台风)以6—9月最为频繁。

在中国的秋冬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冷空气特别强烈时,气温骤降,出现寒潮。寒潮可造成低温、大风、沙暴、霜冻等灾害。
参考资料:http://www.gov.cn/test/2005-07/27/content_17402.htm

回答2:

2:地形图知识

A,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B:相对高度,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C: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称为等高级.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等.坡度相同的地方,等高线间距相等;坡度和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峭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等高线闭合,互不相交.在陡坡上,因无法画出等高线密度,故采用相交形式.

D: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叫等深线.

E: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叫等高距.在教学小比例尺地图中,为了反映地形特征,等高距是不同的.

F:等深距,相邻两条等深线的数值差叫等深距.在教学小比例尺地图中,为了反映海底特征,等深距是不同的.

G: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高度带,着以不同颜色,则可以绘制出色彩鲜明地形象直观的地图,称分层设色地形图.一般海洋设色为蓝色调,由浅→深;陆地设色,淡绿→橘黄→棕红→暗紫,色相表示由低→高.

H:地形剖面图,将等高线地形平面图转绘成地形剖面图,剖面图的比例(垂直比例尺)应大于水平比例尺,以显示地形的起伏状况.

I: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也称风水岭;等高线向海拔较高的方向凸出为山谷.

3:地理事物名称及其定义

A:大洋,远离大陆,水深2000米以下.

B:海,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面积比较小,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大致隔开.

C:海峡,海峡是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往往成为重要的海上航道.

D:内海,海的一种,与海洋相通被大陆包围的狭窄水域.

E:大陆架,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F:大陆坡,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G:大洋低部各地理事物,大陆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那里分布着面积广大的洋盆,很深的海沟以及绵延很长的海岭.

4:"六大板块分布"与全球构造理论

A:大洋州属于印度洋板块.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认为世界各大洲是从远古一个大的板块经过漫长的岁月,由各种原因而分裂成今天的六大板快.

B:观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全球共分六大板快,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如环太平洋带.

C: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及典型地貌:板块相对移动发生的彼此碰撞常形成山脉,如喜玛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另外,消亡边界还包括海沟和岛弧链.在板块发生张裂的地方,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生长边界包括海岭和断层.

5: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征

A:平原,指与丘陵、高原和山地比较相对较低的低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B:高原,指海拔500米以上,顶部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

C:丘陵,指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高地,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D:山地,一般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峭,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E:盆地,由高地和低地两部分组成,周围被山地、高原和丘陵环绕,地势相对比势高,中部地势相对较低

回答3:

分是不少了!问题太宽泛,逼着人家SL。
东亚、西欧、中东、北美多看看
东南亚、南亚、东欧作次重点。
那么喜欢地理,考考你呀?
华盛顿是否在华盛顿州?
印度河是否主要流经印度?
克拉地峡是否在科拉半岛上?

克拉地峡是在马来半岛上,科拉半岛在俄罗斯,上面比较著名的城市,比如摩尔曼斯克。很不错了,兄弟!

回答4:

如果你是一个高中生,还特别爱学地理。那你还问这样的问题不感到有点可笑吗?这全是初中的内容了,我在高中时是我们班的地理第一虽然现在大学毕业了。但我劝你还是好好看看书吧 !

回答5:

支持上面兄弟的观点!!!盛顿在哥伦比亚特区。印度河主流不经过印度,而是在巴基斯坦。克拉地峡在靠近克拉半岛的海上。呵呵。本人也是地理爱好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