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根据美国心理生理障碍学会制定的心身疾病的分类如下:
1、皮肤系统的心身疾病有神经性皮炎、搔痒症、斑秃、牛皮癣、慢性荨麻症、慢性湿疹等。
2、骨骼肌肉系统的心身疾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疼、肌肉疼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
3、呼吸系统的心身疾病有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神经性咳嗽。
4、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原发性高血压或低血压、偏头痛、雷诺病。
5、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压食、溃疡性结肠炎、幽门痉挛、过敏性结肠炎。
6、泌尿生殖系统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原发性痛经、功能性不孕症。
7、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低血糖、阿狄森病。
8、神经系统的心身疾病有痉挛性疾病、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
9、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有梅尼埃综合征、喉部异物感。
10、眼科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弱视等。
11、口腔科的心身疾病有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咀嚼肌痉挛等。
12、其他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有癌症和肥胖症等。
以上各类疾病,均可在心理应激后起病、情绪影响下恶化,心理治疗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常见的几种心身疾病
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
睡眠障碍:失眠症、醒觉不合综合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
性功能障碍
支气管哮喘
消化性溃疡
心身疾病是个常见的疾病,建议早预防、早治疗,心身综合治疗。在遇到躯体疾病时,非精神科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除了注意躯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外,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心理治疗,对于心身疾病的恢复效果更好。建议社会各界多开展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学习,共同创造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
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心身疾病的预防也应同时兼顾心、身两方面;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防止发病,预防复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预防。一是从个体方面来讲,需要个人培养健全的性格;保持良好的情绪,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锻炼应对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具有良好的求医行为。二是社会方面来讲,做好家庭预防,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家人之间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避免矛盾激化;做好学校预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塑造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素质,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完成学业,并在各方面得以顺利发展、成熟;社会预防方面,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各种工作条件无损于健康,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避免人为的精神创伤,个体间相互关照,相互照应,以良好的情感氛围确保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具体的预防措施有:心身医学工作者积极宣传心身医学知识,搞好组织建设和人员培训,创造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心身疾病的治疗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原则,即在原发病躯体治疗的同时兼顾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治疗。原发病的躯体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或解除症状,如溃疡病的抗酸治疗。要巩固心身疾病的治疗,减少心身疾病的复发,如果结合心理治疗与必要得精神药物治疗,常常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疗效。心身疾病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