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光未然
开放分类: 人物、作家、曲作家
光未然简介
光未然,(1913~ 200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 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以其深怀忧患与悲愤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到延安后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颂(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光未然,(1913~ 200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 1日生。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次革命失败后,曾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以其深怀忧患与悲愤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同年3月,到延安后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离开昆明。次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