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地理第1章复习指导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例举: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海上看帆船;月食现象; 北极星高度的变化;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
2、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刘三起义);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陆地1.49占29%,海洋3.61占71%)
二、地球仪
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
形状 圆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
长度 1. 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
2. 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等长约为2万千米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横向) 南北方向(纵向)
0度线 赤道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度数范围 0~90(南北纬) 0~180(东西经)
度数分布规律 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
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
判定:纬度向北越大的是北纬N,
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 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
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
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
特殊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经线、东经160度线、180度经线
划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S
0——30度为低纬度
30-60度为中纬度
60-90度为高纬度
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 西经20度以东,东经160度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东经160度以东为西半球(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其余东经E在东半球,西经W在西半球)
1、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度纬线、经线、180度经线不需要代号)
2、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 公转[/td]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方向)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365天)
旋转特点 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地轴始终倾斜66.5度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引起现象 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
判断晨昏的办法: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
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 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长短不同)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划分: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四、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能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详细)
读比例尺技巧:记住:1千米=10万厘米=100000厘米(1后面5个0)
2、方向:地图上判定方向有3种依据:指向标、经纬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
图例=符号 文字=文字和数字
(2)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山体不同形态等高线是不一样的:
山体形态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文字描述 闭合曲线的中心(点) 等高线向山脚突出 (线) 等高线向山顶突出 (线) 两个山顶之间(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提示:这里山脊和山谷都是上山的路线,山脊一般通向山顶,是登山路线,也是分水岭;山谷一般通向鞍部,是翻山路线,是汇水区域,通常是小溪源头和河流源地。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一目了然看地形)
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看图,文字表述如下:
地形类型 平原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td]
海拔 一般低与200米 超过500米 超过500米 低于500米 不一定
起伏状况 平坦 起伏大:坡度陡(山高谷深) 主体平坦,边缘部分陡峭 起伏小,坡度和缓 中间低四周高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 ( )
A、冬季 B、秋季 C、春季 D、夏季
3、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 )
A、北极圈 B、北回归线 C、赤道 D、本初子午线
4、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 )
A、北极圈 B、南极圈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
A、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B、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C、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D、本初子午线
6、符合点(20°N 15°W)说法的是 ( )
A北半球 西半球 B、南半球 热带
C、北半球 东半球 D、南半球 低纬度
7、下列纬线中最长的是 ( )
A、20° B、10° C、5° D、9°
8、位于点E(30°N 40°E)正东方向的是 ( )
A、30°N 45°E B、30°S 35°E
C、30°N 20°E D、30°S 25°W
9、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
A、北美洲 B、亚洲 C、南极洲 D、非洲
10、如果绘制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幅图,所用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图 B、赤峰市图
C、克什克腾旗图 D、芝瑞镇图
11、陆地主要分布在 ( )
A、东半球 南半球 B、东半球 北半球
C、西半球 南半球 D、西半球 北半球
12、下列不属于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的是 ( )
A、土耳其海峡 B、乌拉尔山
C、乌拉尔河 D、苏伊士运河
1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是8844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是死海海拔-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
A、9244米 B、8844米 C、400米 D、8444米
14、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是 (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高原
15、与30°W正相对的经线是 ( )
A、30°E B、30°E C、150°E D、150°W
16、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
A、昼夜交替 B、阴晴风雨
C、太阳东升西落 D、四季变化
17、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此图的比例尺是1:3000 000 0,那么沈阳到西安的实际距离是 ( )
A、150千米 B、1500千米 C、15千米 D150000千米
18、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的海拔是500米
B、乙地的海拔是15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500米
D、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19、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 ( )
A、三分陆地气愤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海洋 D、三分之二陆地
20、亚欧非共同邻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21、下列大洲中赤道穿过的是 ( )
A、非洲 B、欧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22、苏伊士运河沟通 ( )
A、黑海 地中海 B、红海 地中海
C、里海 黑海 D、红海 里海、
23、位于热带的是 ( )
A、20°N B、35°S C、40°N D、27°S
24、下列关于经纬线说法错误的是 ( )
A、纬线是圆 B、经线是半圆,正相对的经线可以构成一个经线圈
C、所有纬线都不等长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5、我国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
A、亚洲 大洋洲 B、非洲 大洋洲
C、亚洲 大西洋 D、北美洲 印度洋
26、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南寒带
27、下列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28、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 )
A、美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极大陆
29、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
A、人类的填海造陆 B、地壳的运动
C、海平面的升降 D、地球的运动
二、综合题
(一)读下列等高线图回答问题(共10分)
1、写出序号代表的形态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山顶A处海拔有可能是( )
A、
3、从①处爬向山顶A,从②处爬向山顶F哪处爬山更容易_______。
4、河流的流向是自______流向________。甲村位于乙村__________方向。
(二)读图回答问题(共7分)
1、在图中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2、如图,太阳直射光线在____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_(节气),时间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点,由昼长到昼短排列是_______________,此时点D出现_________现象。(极昼、极夜)
4、此时,我们家乡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共6分)
1、写出各点的位置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
2、点A位于点B的_________方向。
3、点C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半球)
(四)读东西半球图回答问题(共11分)
1、写出字母说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大洲: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 ⑦___________
大洋:⑧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 ⑾___________
(五)读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共8分)
1、写出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
2、澳大利亚大陆位于__________板块
3、用板块的运动解释下列现象
(1)地中海为什么会缩小
(2)红海为什么扩张
(3)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