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一致认为锯圆钢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但时间仍然如那高速的锯子一样飞快地跑着。转眼间,为期一周的钳工实训就这样已经离我们而去。留恋之余,细细“品味”一番,的确还是收获了不少经验感悟,可喜的是,还有那互帮互助的友谊。
毛主席曾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确如此啊,老师们就算讲得再好再透彻,哪怕天花乱坠,倒不如让我们自己上阵磨枪。让我们结合理论知识自己去理解,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恐怕这样的效果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就拿锯圆钢来说吧,大家才发现与锯木头就有些不一样了,不像锯木头那样随心所欲,想怎么锯都没事。但是这个可就不一样了,要根据某个特定的范围来估算着锯,这样才能减小误差。毕竟你做的是零件,大家都学过物理,老是听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这句话。确实是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否则的话,你辛辛苦苦付出的汗水就要付之东流,不合格,甚至是废品。锯的时候,我感觉最好是要倾斜一定的角度,但角度不宜过大,大概10~20度左右,这样确实比较方便锯,而且感觉似乎省力,又锯得快。虽然跟锯木头有些不一样,但毕竟物以类聚,还是有大同小异之处的,开始锯的时候要慢点,因为要先开个术语叫“槽子”,通俗点说,就是确定你的锯条来回运动的轨迹,这样不至于又较大的误差导致后来无法修补。然后锯到一定时间,即开好了槽子,你就可以加速了,毕竟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快,那样才是最好的。但不能光投机取巧地飞快锯,这样容易在锯的时候产生高温而使锯条“疲软”,它也跟人一样做快了也累也会热的,会软化而导致锯条的齿磨平了,甚至是如我亲眼看见的锯条横飞,“嘣嘣”乱叫,最好是左手用轻力轻轻地握住锯头,掌握好平衡与方向,右手稍微用力来回抽动。同样它也需要休息,所以锯一会就拔出来让它透透气,乘乘凉,降降温。我当时采取的做法是,呵呵,左手一个锯子,右手一个锯子,轮番上阵,这样的好处是自己不会太累,因为可以换手。同时锯子也可以降降温,这样的话,还能给学校给国家省资源呐,因为我换锯条的频率是其他人的3分之一左右。我i依稀记得,这么多天,我没折断一根锯条。多好啊,响应了国家的政策,现在不是“节约型社会”吗。为环保做贡献,减了不少“碳排放”。约莫到了半成品快要锯断的时候,就要跟锯木头一样要慢点悠着点。
还有使用锉刀的时候,挫你要打磨的物件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平衡,否则磨来磨去,我磨呀磨,123的嘿呀,还是老样子,似乎变化不大。我依稀记得自己一开始的时候,老是磨不平。究其原因,是因为我的姿势不够标准。先解释一下,标准动作是,左手手心连大拇指那部分肌肉压在锉刀前头部分,其余的4指并拢,右手紧握刀柄,仍然来回挫动。注意挫的时候手要放平,掌握平衡,切记左手不要太用力往下压。我呢,当时老是喜欢左手不自觉地往下压,所以不难想象,虽然我当时很卖命地认真磨,虽然开始比别然做得快,可后来在这方面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被迎头赶上,暂时相对落后了。磨的时候,一定要耐住寂寞,虽然很枯燥,但你一定要给自己定个目标:我要先把这里磨平,然后再。。。等等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的确是一种磨练毅志的活,急不得。磨久了以后,我发现就有打篮球一样的“手感”了。而且越磨越给力,总觉得这是一件只属于我个人的艺术品,我要精雕细琢之,让它越发完美,更要比其他同学更好!不要以为我们纯粹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其实暗地里也在竞争。
这次实训不仅得到上述经验,而且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团结。一旦同学需要帮助,尤其是女同学,我会毫不犹豫地慷慨相助,毕竟这是体力活,女生肯定要比男生在体力上他要差强人意些。
这么多宝贵经验的确值得珍藏回忆,但美中不足的是,我感觉,不是感觉,是事实上,中国生产力的的确确不够发达,像这样加工的成本太高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是与机械制造业密切相关的,如皋中国想提升创造力,就必须改造生产工艺,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发展核心技术。同学们,咱们是学工科的,而且是搞技术的,如果将来有机会继续深造的话,我们有责任让中国引领世界制高点,让老外都来给我们打工,给我们跑腿卖命,让他们低声下气地求我们,拜师学艺。同时这方面,也有创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