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的主要特点 有哪些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观察法

2025-01-02 05:12: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观察法主要的特点
(1)目的明确。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目的在于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
(2)真实自然。观察是指观察对象不加干预控制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考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和一般的心理与行为表现。
(3)直接翔实。观察者和对象共处一体,研究者能够直接地、准确地了解到正在发生的教育现象及应采取某措施而发生的现象,获得真实、生动而翔实的资料。

应用:
一、教师应树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人和全程观察的意识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认为,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完全是在结束教学活动后另外进行的工作。因此,教师应树立在教学全程中渗透进教学评价的观念和意识,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进而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这种观念和意识指导下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往往集中在那些行为比较突出的学生身上(反应敏捷行为活跃的学生、学习尖子、学有专长的学生、调皮的学生和学习不专心的学生等),那些学习中等或中上、性格文静、喜欢思索却不太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很容易为教师的观察所忽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观察时要多留意那些不“出色”甚至“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的观察视角应指向每一个应该观察的对象。通过观察,教师在脑海中留下对班级每一个学生行为的感受和印象,以此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脑海中若没有某个学生行为的印象,就应该对该学生做观察补偿或重点观察了,或者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行为观察是否有所偏失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观察应自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停下教学去观察学生,也不能为观察而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要完全建立在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的自然状态下来由教师不动声色地进行,教师要以爱心和公公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要少作横向比较(如同班同学学习行为间的比较),多进行学生行为发展历程的纵向比较,从而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行为的健全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的情况分析要有科学的视角和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典型的个案还要结合个体的家庭、社会教育背景和其受教育的历程来进行。
  二、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观察
  教师在边教学边观察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可分为积极、消极和介于两者之间这三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灵活、简单和僵化等多种类型。教师如何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呢?笔者总结出以下介入观察的观察类型并做简要分析。
  (一)讲授中的观察。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投入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常可以观察到: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配合教学的学生,有反应敏捷、理解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认真听讲但反应较慢的学生,有反应敏捷、理解力强但耐心和持久学习能力不够的学生,还有总是在做小动作、不听讲、不看书、心不在焉的学生等。有上述课堂表现的学生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结合观察对学生进行促进他们发展的评价,特别是对最后一种学生还应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做出他们可以接受、理解、认同甚至心服口服的评价。
  (二)答问中的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好时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体现了他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他理解问题的方法以及他对问题理解的满意度(比如,他人觉得不满意,但答题者自己感觉很满意;或者他人觉得满意,但答题者自己感觉不满意)等,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这些相关信息的领会和把握是教师实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钥匙,这需要教师有积极的观察态度和正确的观察视角。
  (三)读书中的观察。教师观察学生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会发现:有的学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俱佳,有的学生态度与方法适得其反,还有的学生态度与方法俱不佳。教师如何引导?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即读书时要有耐心、要细心、要和思考结合起来;其次是教务长学生灵活运用读书的方法,把浏览、读提纲结构、掌握关键词、慢读和解读等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观察学生读书并加以评价和引导,目的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四)思索中的观察。观察思维中的学生,是了解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如何观察学生的思维状况、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创新思维具有新颖性、流畅性、深刻性等特点,复杂思维具有发散性、多层面性、开放性等特点。以上思维特点都可以由思索中的思维主体的外显神情呈现在教师面前,教师应积极观察、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思维特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深刻性、流畅性和开放性等多个层面上的发展。思索观察的具体方法有:观察学生思维专注和集中的程度,观察学生在课堂对话中的思维表现,观察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和答问中的呈现出来的思维质量等。
  (五)活动中的观察。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下,便于教师对学生作全方位的观察,特别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观察。当学生在活动中时,学生的能力状况(包括语言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等)、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生的人格等各方面的特点在活动中真实地呈现在教师面前,教师应积极观察努力捕捉教育机会,发现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教师一旦观察到这种“闪光点”就可以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
  三、教师应将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观察、小组观察和个人观察相结合来评价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分类,其中一种观察法就是把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分为整体观察、小组观察和个人观察。
  教师对课堂(即班级)学生行为的整体观察目的不在于具体的每一位学生,而是班级总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教师对班级学生整体行为进行整体观察,不是为了进行班级学生整体行为间的横向对比,而是为了促进班级学生整体行为的积极发展。因此,教师只能对班级学生整体行为进行纵向对比,而不对班级学生整体行为进行横向比较。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利用同一年级的平行班级学生整体行为作先进材料来对教师心目中所谓的后进班级实施教育时,只会降低班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于发展到班级学生敌视教师,进而导致班级行为与教师行为间的恶性对立,致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无法实施。教师对班级学生整体行为进行纵向对比时,应以激励为主。如进行批评,则批评的指向要明确具体,而且要有理有据,使班级同学整体心服口服。这样既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又能切实引导改进班级学生整体行为。
  教师对课堂小组行为的观察主要是小组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教师对课堂小组学生行为的观察和评价是为了刺激各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各小组间的横向观察比较的评价可以促进小组竞争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小组行为的纵向观察比较评价可以肯定学生优点或改正其缺点。这两种用于班级内部的小组行为评价方法各有特点,都可以促进小组学生行为发展。但是,班级小组行为间的横向比较评价要建立起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否则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发展,反而会引发小组行为间的对立和冲突,那么这样的小组行为间的横向观察比较评价就是不成功的。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视角选择班级整体和小组集体,只是教师实施观察和评价的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进行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观察和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应使用什么具体方法来实现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和评价呢?
  (一)建立个体的观察评价量表
  观察评价量表怎么设计?包含什么内容?呈现形式是什么?教师完成观察评价量表遵循的程序是什么?观察评价量表是否反馈给学生?什么样的反馈形式较适合?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观察评价量表的设计内容主要是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观察评价量表的设计形式是:按学生姓名(竖列)和观察项目(横列)两类进行配置。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后立即填写观察评价量表,评语使用“十分积极”“积极”“比较积极”“消极”“很大进步”“进步”“退步”等现象描述性评价用语或学生个体自身的纵向比较评价用语。表格可在课程结束时当堂完成或课后完成。教师完成的观察评价量表中的信息应反馈给学生,可张贴于班级,典型情况要反馈到个体本身。
  (二)撰写个体的观察评价后记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节课后写每个学生的观察后记。但是,教师可以把一节课中观察到的值得记下来的写好。现在,许多学校统一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都要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写什么?我认为教学后记撰写的核心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观察评价后记。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教师可以依据这些观察评价后记资料,制作学期或学年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成长记录。这种学科学习成长记录将成为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总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针对典型的个案研究
  针对典型个案(如特别积极或特别消极等),教师应进行持续深入的观察,并了解其家庭与社会教育背景,然后进行研究,积极追寻某种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和某种典型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径。这样的个案研究很有价值和意义,值得教育者去做。
  (四)教师利用对学生的积极观察来实现对教学的有效调控
  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每一个学生主体积极融入课堂教学进程。上课时有学生走神或是漫不经心,教师发现后,一个眼神,轻轻的一个动作,就会提醒学生。而这一切都是统一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学生的投入立即会得到教师的首肯,教师会用眼神、动作、语言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认可或激励。每一位学生都在与教师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这是互动的教学。即使是教师的讲授,也因为有了教师的观察评价,这种讲授的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而学生学习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也将会因为教师的善意提醒而立即得到改善的机会。
  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也是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以促进教师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手段。当教师的教学获得学生的认同,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这就是成功的教学。当教师的教学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有许多学生开始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式已经有了问题,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了。这样,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观察使教师具备了教学者和教学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这将有利于教师向学者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可以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节奏进行调控。例如,教师如果观察到一些同学因教师教学进度快而开始迷惑时,教师就应放慢速度;教师如果观察到一些同学因教学进度慢开始分尽时,教师就应该加快节奏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课堂提问进行观察,积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情况。情况了解以后,教师的问题设计将具有针对性。对反应慢的学生,既要耐心等待又要积极催促;对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多次提问直至其态度积极起来;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要提高问题的灵活度;对反应敏捷的学生应增加问题的难度以激发其学习潜力。长期实行将观察和教学有铲结合起来的教学,将使教师能游刃有余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也将较为明显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回答2:

观察法的优点:

  1)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其他中间环节。因此,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

  2)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

  3)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

  4)观察能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

  2、观察法也同其他科研方法一样,有自身的局限性。

  1)受时间的限制,某些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过了这段时间就不会再发生。

  2)受观察对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些秘密团伙一般不会让别人观察的。

  3)受观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这个限度就很难直接观察。另一方面,观察结果也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

  4)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5)观察法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