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地利卡夫卡的很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情节十分离奇:年轻的推销员格里高尔是家中惟一经济来源,每天过着繁忙、压抑的生活;父母和妹妹都很疼爱他。然而在一天早上,大概是由于受生活重担和职业的习惯势力的压迫,他竟然从人变成了一只顾大的甲虫。自己和家人的一翻惊慌后,家人开始明显地对他冷淡,几乎不予理睬,不予关照。他们甚至以“这只虫根本就不是格里高尔”为由,根本不愿费力养这个不能挣钱还给家里带来不少麻烦的“怪物”。后来这个“甲虫”终于在虚弱和绝望中死去了。死后,家人竟“奇迹般”地很快就恢复过来——或者说他们干脆就没有一丝伤心之情,反之,他们都感到了卸去重担般的解脱,尽管他们心里十分清楚这只曾经开口叫过他们的甲虫就是格里高尔,这个不幸的家庭中终于又再次充满了阳光,老两口看着格里高尔那心情愈发愉快的美丽的妹妹,心满意足地想该给女儿找个好女婿啦……
如果我在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我一定会绝望得当场死掉。这是多大的灾难啊!虽然看似荒唐,但毕竟不是没有可能。命运难以捉摸,谁知道哪天灾难就降临到自己头上来!更可悲的是,多数这样的灾难都来得无缘无故——至少受害者本人根本就是无辜的——自然灾害,战争等等莫名其妙地落到自己头上。想躲避当然是没用的,我们每个人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或深或浅的灾难,主人公遭到的灾难看似脱离现实却又再经典不过了。极为悲哀的是,对于绝大多数灾难,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也摆脱不了。灾难不是命中注定的其实更为可怕。当然幸运地逃脱灾难又是命运不可捉摸的另一方面了。
甲虫本身,甲虫是什么?甲虫是一种成天忙碌不堪的低等动物。格里高尔是什么?他是一个成天忙碌不堪的高等动物。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形式的格里高尔就是一只甲虫,或者,甲虫就象征着格里高尔这样的人类。机械化生活、工作的人,在令人压抑的一天天中变得几乎成了物质的奴隶,甚至到了非人的地步,这又是多么悲惨!这样恐怖的事实终于被写成了真正的故事情节,这种人变成甲虫的现象真的少见吗?
心地善良、而且会挣钱的格里高尔一直暗暗决定要在圣诞那天向全家宣布他要用自己的钱给小提琴拉得很棒的妹妹交学费,让她到音乐学院去继续学习。那时的妹妹还有父母对他是多么好啊!然而还没有到圣延节,他却变成了一只心地善良、不会挣钱的甲虫。甲虫外表丑陋,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外貌令人作呕的虫子还不会挣钱。当他不再能赚钱后,他的地位在家中一落千丈。谁都不再喜欢他了。他恐怕才知道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根本就是金钱的关系——就连家庭成员也不例外。令他伤心的是,他在往日温馨的家庭中得到的并非同情、帮助,而是他们轻蔑、厌弃的态度。他变了,谁对他的看法都变了。同样在现实中,一个失败的人也只能怪自己竞争无力。人和人之间其实是十分孤立的。谁跟自己都没有什么真正纯粹的“心灵上的沟通”(不过你要是有钱了,倒会有不少人装成这副摸样)我们一旦失败,就会被其他人瞧不起——别想着希望你的亲密朋友能够理解你。实际上我们永远是孤独寂寞的,不是么?!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家人为他担心,也只是因为他丢了工作,丢掉了全家生计;他简直成了影响他们地位的“家丑”。当他死后,家人们倒感到了如释重负,并开始了越来越光明,快乐的“新的生活”?!这是最令人心痛的地方,死去的甲虫好歹也是爱他们的,最亲最亲的亲人啊!
我突然感觉到,格里高尔只是经过了一个外表的“变形”而已,他的内在并没有“变形”。真正的本质上“变形”是冷酷的其他人……
然而,为了不让那种实际上真正虚无的“内心不空虚感”走掉,为了生计、金钱、地位和那点可怜的感情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中不停地挣扎着,朝某个看似伟大的目标不懈奋斗着。我们只是工作能力较强的动物,每天辛苦地奔波着,机械干着同一件事。像一只甲虫。
当你某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外形仍是那么漂亮的一个人的身体,或许你会想起这部《变形记》中的灾难,并感到自己十分幸运,你还是个人,你没变形,你不是一只丑陋的甲虫。
可是,你真的确定你没有变成“一只甲虫”——或至少没有在渐渐朝“一只甲虫”的方向变形么?!
2.
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20世纪德语小说家。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深刻。而他的代表作是《变形记》。
小说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他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第三部分,写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他的一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死了。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小说的创作背景是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
反观我们当今的社会,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人的和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人性与道义的危机不断涌现。作为对人类改造的回报,一次次的自然灾害,疾病横行,真是对人类莫大的讽刺。曾经我们将一棵棵树木伐去,盖上摩天大楼,并惊呼,我们创造了新世界,可转瞬,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沙尘暴接踵而来,我们又不得不一株株种上,毁屋种树,退耕还林,一切都没变。反反复复,矛盾中我们的创造是徒劳。生活中,我们在重复着父辈们的生活轨迹,结婚、生儿育女。家庭、工作,时常困扰我们的是那些错综复杂的社会角色,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庭矛盾。读书时我们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毕业后,我们为了寻找工作,四处碰壁,于是我们改变了原来的思维模式,屈就于社会对我们的选择,可是心理的那种沮丧,我们必须学会排解,学会洒脱,学会豁达。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