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危之后2周之内发现了以下症状 请问是不是传染上了HIV

2024-12-26 02:48:2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艾滋病早期常见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所以,艾滋病的症状是非常复杂的。
临床常分三期。首先隐性期,感染病毒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心,脾肿大持续3~14天,症状自行消失,进入无症状期,受感染后2个月抗体即转为阳性。若全身淋巴结再次肿大,发热、腹泻均超过1月以上为第二期,接下来为第三期,配偶双方都染上艾滋病毒。一期一般无症状,对性欲无影响,可过性生活,但性交的时间、性交次数不宜过长过多。若一方未受感染,应禁止性生活,决不能再感染上病毒。二、三期患者已有多种临床症状,心理上遭受严重打击,性欲被强烈抑制。治疗艾滋病无特效药物,目前应用的药物,对性功能又有抑制作用,因此,二、三期应减少性生活,以治疗为主。

十二个危机人群如何预防艾滋病:
1.青年
对广大青年进行性健康教育,从多学科角度以科学道理阐明性道德的重要性和性自由的危害,通过中华民族优生的性伦理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洁身自爱,扭转存在于青年人群中的性自由倾向;
结合计划生育进行合理和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教育;
在农村应结合订立乡规民约活动,提倡遵守性道德;

2.妇女
强调性行为轻率对女性的危害性要远远超出男性,如怀孕、人工流产及可能引起的后遗症,更易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病毒,以及容易发生一些妇科疾病等;
重视妇女生殖健康生育,特别是加强保护自己不受性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教育;
自尊自重教育,低御性骚扰的教育。

3.供血员
加强输血传播艾滋病病毒知识的普及教育;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主动监督血站的消毒和无菌操作措施;
加强不可流动供血和供血前必须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等守法教育。

4.流动人口(包括旅游者、打工者、海员、出国劳务人员、卡车司机和 厂矿工人)
家庭安危教育,个人染上艾滋病病毒将使整个家庭陷入不幸;
正确使用避孕套教育;
对海员和出国劳务人员进行性健康教育、突出禁欲无害和手淫无害教育。

5.特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旅店、宾馆、歌舞厅、酒吧、发廊、桑那浴室、按摩院、路边店等的服务员)
突出女性服务人员的自尊自重教育;
性行为轻率对女性的严重危害的教育(见妇女教育)。

6.性病病人
性病病人应及早去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中心彻底治疗,不轻信街头广告,不走私人诊所就医,强调乱投医的严重危害;
有关传播艾滋病/性病的法制教育;
性病病人更容易染上艾滋病病毒和接受抗体检测的教育;
性病的各种严重后果,如终身不育,病毒性性病容易复发和远期诱发癌症;
预防家庭内性病传播;
动员配偶和性接触者接受检查。

7.吸毒者
加强血液传播教育力度,使其深刻认识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的危险性;
突出戒毒和防止复吸的教育。

8.暗娼、嫖客和劳教劳改人员
暗娼和年轻女劳教、劳改人员的妇女生殖健康教育;
嫖客容易染上艾滋病/性病,危害自身,危害家庭的教育;
劳教、劳改人员防止同性恋行为教育。

9.医务人员
强化遵守消毒法规和无菌操作条例的法制教育和保护病人的职业道德教育;
按照法规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保密的教育;
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教育;
自我保护教育。

10.托幼机构医护及保育人员
强化遵守消毒法规和无菌操作条例的教育;
保证儿童计划免疫注射一人一针一管;
爱护儿童的职业道德教育。

11.公共服务人员(理发、美容、修脚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强化遵守消毒法规的教育,做好工具消毒;
无菌观念教育;
保护顾客健康的职业道德教育。

1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
防止悲观绝望教育:教育内容要给感染者有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使其了解潜伏期可能长达10年以上,只要坚持遵守医嘱,定期复查,就有可能长期保持健康,延迟发病。艾滋病病人应遵守医嘱,及时治疗机会性感染,延长生命,争取时间,等待特效药问世;
防止自暴自弃教育:让感染者知道艾滋病病毒亚型多、毒株变异多,不同的毒株毒力不同,受感染后并非再也不必害怕受第二次艾滋病病毒感染,而是需要防止受另一亚型或毒力更强的艾滋病病毒株感染,或其他性病的合并感染,以免加重病情。为此仍然需要洁身自爱和采取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措施;
有关防止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法制教育;
进一步保护配偶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教育;
动员配偶或性接触者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及家属不歧视并照顾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教育;
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避免怀孕的教育;
正确对待可能来自各方面的歧视的教育。

艾滋病传播途径及易感染人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有三条:

1、性传播
通过两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不论同性恋还是两性之间的肛交、
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大约全球(全球大约)70%~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而男同性恋性接触传播占5%~10%。发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在男性同性恋中的传染HIV的概率约为0.5~3%。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0.1~0.2%,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0.03~0.1%。

2、血液传播
静脉注射吸毒: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或注射器消毒不严是感染HIV的危险行为,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
接受血液或血制品: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介于90~100%。
医源性感染:主要是指医疗器具不洁,造成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HIV,其中也包括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暴露于感染者/患者的体液,而导致感染HIV。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3%~0.5%。
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
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用骨髓和器官移值;
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
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
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
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
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
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母婴传播的机率约为30%。

避孕套真的能挡住艾滋病吗?

避孕套为什么不能防御艾滋病病毒?众所周知,避孕套又备名保险套,但它避孕的效果并不是100%,有资料表明:其失败率为31%。在现实生活中,因使用避孕套避孕失败,而到医院作人工流产者,不乏其人其例。既然避孕套连自身的“分内工作”都做不好,那么,在男欢女爱的性冲动中,又怎能担当起防御艾滋病病毒侵袭的重任呢?
避孕套避孕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有破裂、滑脱、乳胶质量差、厚度与弹性、型号遗择、存放时间、“老化”,甚至反复使用。
在套子上涂抹含凡士林一类的矿物油,乳胶脆性增加,数10秒钟后强度下降90%,更易发生破裂。艾滋病病毒较精子小2000倍以上,更易透过避孕套不易觉察的细小裂隙;每毫升精液约有1千万至1亿艾滋病病毒,即使正确使用避孕套,它没有滑脱,也没有破裂,那么,从套子的根部泄出少量精液或因接触女性外阴,也会使其感染艾滋病病毒,也可能因接触男性会阴部,而使男性受感染,艾滋病病毒使人们感染的通道是无数的,不论女的阴道和外阴,还是男的阴茎和会阴,只要有皮肤或黏膜的轻度擦伤,便会受到感染,而这种轻微的擦伤在性交时是经常发生的。另外,艾滋病病人的体液内部含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随时可以感染他人。艾滋病病毒最容易侵袭口腔、直肠、阴道黏膜或其他部位皮肤上的朗罕氏细胞,它先在朗罕氏细胞内大量繁殖,然后再进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因为黏膜、皮肤表面存有大量朗罕氏细胞,所以感粱艾滋病病毒也会比怀孕容易得多。感染艾滋病病毒,每次性接触都可能发生,而怀孕的机会每月仅有一次,且可以作人工流产来补救。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无法补救的,失败就等于丧命。
这种情况,对于高危性行为,一生都需要防御艾滋病的人来说,避孕套几乎成了无用之物。因此,盲目宣传正确使用避孕套“防御性病/艾滋病”真是无稽之谈,避孕套不能保证性乱者安全无恙,反而会助长了他(她)们的放荡行为。
20年来,美国有数百万人相信这种“保护措施”,正是这种“抵御艾滋病”的策略,使美国艾滋病的感染率飞速增长,有些州的青少年感染率年年翻番。
美国总统的艾滋病顾问何得雷河·克伦秀博士面对800名学者提向:如果你有机会跟你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发生性关系,但他(她)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你是否愿意与他(她)凭借避孕套的保护做爱呢?结果在那么多避孕套推广者中没有一个人举手。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也有,但没有引起公众警觉。许多性乱的人,特别是“三陪女”,“嫖客”,他(她)们只追求享受与金钱;从不会想到对方可能隐含有性病/艾滋病。
艾滋病专家朱琪教授警告说:我们正在犯美国人犯过的同样错误-过高估计避孕套的安全作用,而没有告诉青少年们:人格教育和健康家庭教育是惟一的选择。
至今,还有许多中国人不了解避孕套的真实作用—它不能防御艾滋病病毒。我曾对一个宣传避孕套防性病/艾滋病的推崇者说:“你不要过分宣传遗孕套的防艾滋病的作用。”他说:“你不叫他们用避孕套,叫他们用啥?”我再次告诉大家,避孕套不能防御性病/艾滋病,它只能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们更麻痹、更丧失警惕性,促使性病/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至于“叫他们用啥?”我再次郑重地告诉群众:“洁身自爱”,才是惟一保护自己、家庭、社会,健康向上的防御性病/艾滋病的办法。

感染者与病者有什么不同?
感染者系指受到HIV的感染但没有发病;"病者"则指已有症状出现的艾滋病人。前者在外表或体内情况均与常人无异,但约有一半的感染者可在10年后发展成艾滋病者。如果受感染者是儿童,则其潜伏期会更短,约40%在3年内便可转变为艾滋病者。对于成年人,在被感染后也会有50%不发展成病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是长期的淋巴结肿胀、发热、体重骤减、极度疲倦、夜间出汗、腹泻、鹅口疮(一种口腔溃疡性疾患)等。这些症状被称quot;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当免疫系统变得很衰弱时,便可认为患上艾滋病了,这时的主要特征是"伺机性感染"的出现,如合并肺囊虫性肺炎或卡波济肿瘤等等。 但要记住,在出现"相关综合征"时,要注意鉴别诊断,因为一些症状并非艾滋病独有。

艾滋病毒的可怕之处

艾滋病患者并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机会性感染

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IV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我们通常所指的艾滋病分两种人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两者是有区别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简单说就是机体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不马上发病,潜伏在身体内,缓慢地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毁坏人体的免疫功能。艾滋病病人简单说是指患者已受到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并显现出明显的症状,例如发烧、腹泻、消瘦、口腔黏膜感染等。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远比艾滋病病人更危险

机体已经没有了免疫能力,所以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病原体及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任何致病毒的侵袭都会感染,有可能是肺部、皮肤等全身各个部位,就像是别人打你,你无力回击一样。
1992年沈阳的一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正是由于在非洲劳务期间在一家不正规的诊所里拔牙时,不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回国检疫时被发现。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这两种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远比艾滋病病人更危险。由于自己和别人不知情的状况下未被隔离,这些携带者散布在普通人群中,在毫无戒备、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对健康人群造成威胁,而且防不胜防。

哪些病易与艾滋病混淆

由于艾滋病复杂而多样的症状,在临床上与其它许多疾病常表现出相似的症状,而易造成误诊,故在诊断艾滋病时应注意加以鉴别。

发热、消瘦、疲乏、无力,这些表现艾滋病病征的现象需和其他感染性病(如结核病、沙门氏菌属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胶原性疾病、血友病的某些类似症状相鉴别。

淋巴结肿大,需与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何杰金氏病、淋巴结核、血友病相鉴别,尤其应注意与近年来在同性恋中发现的良性性病性淋巴结病综合征(GINS)相鉴别。

皮肤改变,艾滋病病人多发生的荨麻疹、全身性搔痒症及尖锐湿疣、接触性软疣等需与伴皮肤改变的卡波济肉瘤、皮肤粘膜紫癜、白血病的某些皮肤症状相鉴别。

艾滋病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它所表现出的皮肤粘膜表征需与其它性病相鉴别,如淋病、梅毒、软性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但上述这些性病都有明显的局部症状及特异的检测手段,且治疗也相对容易,无艾滋病所特有的免疫学改变,也是鉴别要点之一。

艾滋病的血液学与免疫学的改变需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其它原因引起的免疫抑制疾病的鉴别。

在艾滋病早期表现出的疲乏、抑郁、嗜睡等症状尚需与称为"假性艾滋病综合征"的精神症状相鉴别。另外,在儿童艾滋病诊断时,也需注意与儿童发育迟缓症等相鉴别。

在艾滋病发展的今天,由于各国科研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旦发生可疑为艾滋病感染的人,通过多种检测手段能迅速确定是否感染艾滋病;在医疗水平、检测手段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对艾滋病的确诊与鉴别存在相当大的偏差,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对可疑对象,抓紧并反复进行检测,以免发生诊断失误.

回答2:

这种事情建议马上去医院检查,你跑来网上问也不一定是对的``
检查不出来就是一般的风寒了```脖子长豆豆我都会,正常``不要去想7想8

回答3:

高危小姐吗?
那症状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要是你真担心。。6周后去CDC检测。。
如果是阴。。放心啦

回答4:

j建议你还是去看看 不过看你说的那些症状因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