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侠五义》中的公孙策没有做过侍郎,只是包拯的主簿。历史上没有公孙策这个人,小说里是虚构的。而电视剧是虚构中的虚构。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少以勇闻。康熙中,客京师贵邸。力士张大义者慕其名,自济南来见。酒酣,命与凤池角,凤池辞,固强之。大义身长八尺馀,胫力强大,以铁裹拇,腾跃若风雨之骤至。凤池却立倚柱,俟其来,承以手,大义大呼仆,血满鞾,解视,拇尽嵌铁中。即墨马玉麟,长躯大腹,以帛约身,缘墙升木,捷於猱。客扬州巨贾家,凤池后至,居其上。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凤池曰:“此劲敌,非张大义比!”明日又角,数蹈其瑕,玉麟直前擒凤池,以骈指却之,玉麟仆地,惭遁。凤池尝语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手能破坚,握铅锡化为水。又善导引术,同里谭氏子病瘵,医不效,凤池於静室窒牖户,夜与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
喜任侠,接人和易,见者不知为贲、育。雍正中,浙江总督李卫捕治江宁顾云如邪术不轨狱,株连百数十人,凤池亦被逮,谳拟大辟。世宗於此狱从宽,未尽骈诛。或云凤池年八十馀,终於家。江湖间流传其佚事多荒诞,著其可信者。
又有当时雍正的宠臣、浙江总督李卫在奏折中这样描述甘凤池[B]:“查此辈棍徒,造作讹信,往来煽感,着实痛恨,断难容其漏网。臣细思江浙好事悻谬之人,莫过于现在拿获之甘凤池等各犯。”(《雍正朱批谕旨》)
又有某些学者考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其中金陵侠士凤鸣岐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甘凤池。
甘凤池对于拳法有造诣,善于总结,有“花拳总讲法”抄本流传,其中跌法势名就有八十八个,第一势为“吕布头带紫盔”,第八十八势为“鸭摆翅跌”。但这些林林总总的拳法,不可能都是他一个人创造的,想必有一部分是来自武林前辈的传授、或整理江湖中散轶不全的套路,很有可能,“南侠展昭”包含在他整理汇总的套路中,并由于他的整理而流传了下来。否则,如何解释如今这套拳法的名字叫做甘凤池拳法:双插子(南侠展昭)呢?
再看地理位置,甘凤池是南京人;展昭,如果石玉昆在创作人物时候,真的借用了真实人物的真实籍贯的话,是常州武进人,两地位置不远,在清朝江南算是交通方便,文化发达,武林人物辈出的区域,有密切的武术交流也不足为奇。既然甘凤池将“南侠展昭”拳法整理并传于后人,可以推测,甘凤池是比展昭年代稍迟的后人,否则如果是同辈,私自把他人的功夫据为己有,江湖中很大罪过的。而如果展昭当时已经年老或逝世,没有徒弟后人传授毕生武艺,甚至甘凤池本人就是展昭的徒弟/晚辈,则甘凤池得到展昭的真传就无可厚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