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丹田具体位置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对于上,中,下丹田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平常所说的丹田是下丹田 有一种说法是: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置中丹田指的是心窝的那部分区域,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大体就是肚脐周围的部分,准确点说就是脐下一寸半。还有一种说法为: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一种对于下丹田的说法是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
丹田一般指人体下腹丹田。一般文献记载,“丹田”位置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深处,在命门与神阙二穴连线的中点处。居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枝,深部容小肠,为小肠经的募穴;是三阴任脉之会。类似一个夹室,气冲则升,气虚则合,为任、冲、督三脉之发源地,是全身经气聚集之处。下腹丹田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12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它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受胎之地,人的性命由此产生,发育、成长,故又名生门、胞门。
另一观点是:两眉中间印堂穴为上丹田,又称“泥丸”;心口窝巨阙穴处,在胸部膻中穴为中丹田,又称“绛宫”;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观点认为:中丹田位置在人体正中,即肚脐深处神阙穴内;下丹田为地户,位于人体会阴处;后丹田即人体命门穴。
气沉下腹丹田是指练功时,在身心放松、呼吸自然的情况下,意识关注小腹部,停驻于下腹丹田,达到储养丹田之气的目的。它可以帮助习练者形成腹式呼吸增大膈肌上下蠕动的幅度,加强肝、脾、胃、肠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帮助习练者意守下腹丹田。
掌握气沉丹田必须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不可勉强用力,强行呼吸下行。否则,欲速则不达。另外,还要调和气息,逐步达到自然悠长。
丹田: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丹田具体位置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
丹田的位置:
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对于上,中,下丹田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平常所说的丹田是下丹田 有一种说法是: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置中丹田指的是心窝的那部分区域,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大体就是肚脐周围的部分,准确点说就是脐下一寸半。还有一种说法为: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一种对于下丹田的说法是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
丹田:
1.人体部位名。道教称人体有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见晋葛洪《抱·地真》。一般指下丹田。《黄庭外景经·上部经》:“呼吸庐间入丹田。”务成子注:“呼吸元气会丹田中。丹田中者,脐下三寸阴阳户,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水浒传》第回:“徐宁听罢,只叫那连声的苦,从丹田底下直滚出口角来。”
2.针灸穴位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称“丹田”。
丹田一般指中丹田,即是以脐下10厘米(相当于现代经络学说所指关元穴)为圆心的小腹内一个小范围。气功学上又将丹田分为上、中、下3处。气沉丹田是指中丹田。
过去有人认为肚脐(经络学说称之为神阙穴)即为丹田,原因大抵是指它为人体先天的(胚胎时在母体中)呼吸通道。又有人认为腹部即是丹田。
丹田既不是腹壁表面上的某一点,也不是全腹部。丹田指的是脐下5厘米的气海穴至脐下12厘米中极穴,是人体真元贮聚处。中国医学认为气海穴乃全身气之所聚处,此处伤则气滞。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伤则血枯,因而这一地带是主持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胞中穴是经络、五脏六腑之海的策源地,古人将这比喻为生产长生不老药的田地,称为丹田。这一名称自古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