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目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2.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订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很大,为了便于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国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并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在本地区范围内组织实施。
3. 针对各校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各校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在制订教学方案时,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小学1~2年级体育课时应相当于每周4学时,小学3~6年级体育课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相当于每周2学时。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
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在确定学年教学目标时,既要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的目标,也要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
(2)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条件来确定每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3) 根据年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制订年度教学计划。
(4) 根据年度教学计划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5) 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制订课时计划。
(二) 教师教学方案的制定
1. 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构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各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另外,由于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理解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达到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全面地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
2. 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根据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1)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2) 运动形式活泼,激发学习兴趣;
(3) 具有健身性、知识性、科学性和人文性;
(4) 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5) 简单易行。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
3. 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基本要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各个学习领域内容的教学时数比例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在确定教学时数比例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 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实践性要求
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只有让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他们的身体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避免用过多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现象。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一定时数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2) 保证课时安排和实施的灵活性
应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在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
(3) 综合性原则
在安排教学单元和时数的时候,不能把五个学习领域割裂开来。在确定每一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时候,应体现不同领域的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突出某些领域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以保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实现。
4. 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可采用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采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以打好体能基础,。初中阶段可采用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集中时间,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运动技能。每个单元的教学时数不宜太少,小单元多内容的学习方法一般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高中阶段的单元教学时数可更长一些,如专项选择课可以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个教学单元,也可考虑按校运动会或校内联赛的周期来安排教学。
(三) 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 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的形式上,可以按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可以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采用什么分组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
小学一般可采用按行政班上课的形式;初中可按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或合班上课,以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高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运动项目,按年级或跨年级分选项班进行上课,高中班级较少的学校,也可采取班内选项的方式。
在班级教学中,可以采用友伴型分组、帮教式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以及上课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以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较为接近为分组依据)、异质分组(以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为分组依据)等形式。体育教师也可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
中学阶段可以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锻炼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起来,以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高中阶段应根据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理念,使学生学会一两项运动技术。专项的选择,可以一年选择一次,以便使学生获得多种运动体验,并在多种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特长。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锻炼小组应由学生自己决定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时间和负责人,教师应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锻炼小组进行指导。学校可以组成由教师指导的、学生自行管理的学生体育协会,统一协调和管理全校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锻炼小组的活动。
2. 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避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学习内容,只按计划安排上课的机械做法。在学习一项内容时,如有的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该项内容的动作,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其他动作,或让其协助教师指导别的同学练习,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1.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
(2)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3)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讲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4) 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5) 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初中以上的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6)
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可以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2. 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见案例一、案例二,案例只是提供了一种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案,不是完整的教案),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小学阶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初中和高中阶段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