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三要素
怎么发生怎么练气怎么唱歌词都有了
我们老师当初的资料
要想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一下与演唱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头腔共鸣、打开喉咙和气息支持。这三个方面有任何一点没有做好,都会影响演唱,对于演唱高音则会表现的更明显一些。一般中声区的歌曲会很容易唱,这是因为它对头腔共鸣、呼吸方法、喉咙状态、吸入的气量等方面的要求更接近人说话时的状态,易于把握。而演唱高音则不然,它在上面的几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仅仅用说话时的状态演唱是不够的,它要求演唱者必须对上面的几个方面的正确操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它要求演唱者必须能够更准确的控制和突出头腔共鸣、喉咙更好的打开并稳定好、正确的吸气,而且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吸入足够演唱高音的气量,演唱高音是需要更大气量和气息支持的。
至于头腔共鸣、打开喉咙和气息支持这三个方面,不同的人出现的问题不一样。有的人在头腔共鸣做的不好,有的人在打开喉咙方面做得差一些,而有的人在前两项上能够做到一些,可在气息支持上表现的明显吃力。当然,上面的三个方面都无法做好的人同样是非常多的。
下面我尽量细致地说一下这三个演唱要素在演唱时的正确操作方法:
1、头腔共鸣
人的口腔上盖主要包括硬腭(前面的比较硬的部分)、软腭(在硬腭后面的比较软的部分)、悬雍垂(或者叫小舌,与软腭相连)。在演唱时要求硬腭和软腭都必须向上撑开,同时悬雍垂放松,根部向下,尖部向上稍翘起些,但不能过于紧张。
人的口腔后面的部分叫咽腔,我们的咽腔也要撑开。
在做好上面的操作后,要求鼻腔也要撑开。鼻腔与口咽腔是连通的,我们管这一连通部分叫作鼻咽腔,鼻咽腔也是撑开的。为了更好的打开鼻咽腔,要求我们的眉心不能紧张,不能向中间收,要把眉心的表皮也撑开,同时我们要面带微笑,颧骨上提。这样,鼻腔到口腔就做到了畅通无阻。在这种状态下发声时,我们感觉到上口盖以上有一个整体的共鸣效果,而这就是头腔共鸣。
大家可以结合下图来理解头腔共鸣。
演唱高音,头腔共鸣会更多一些,我们必须根据演唱作品的实际情况控制和减少口腔共鸣,从而突出头腔共鸣。头腔共鸣不太好解决的是打开鼻咽腔,即鼻腔与口咽腔连接的那一个很小的区域,我们在练习时多去体会这一点,体会眉心的感觉。母音 ei 的练习和哼鸣(ng)的练习有利于我们打开鼻咽腔。
上图中的额窦和蝶窦是与头腔共鸣相关的小腔室。
2、打开喉咙
对于打开喉咙,我觉得在解释上会更困难一些,是因为人们感受到的状态与实际的客观情况总有一些偏差。为此我必须提出更多的理解思路,以帮助大家理解打开喉咙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种理解方法:
在打开喉咙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体会下面的动作。看下面的示意图:
第一动作是将颈部肌肉向周围扩张,如图一。同时注意,高音时声带开口小、更紧张,中低音时声带开口大、更松弛。
第二个动作是下降喉咙,如图二。注意,喉咙在降低到很低的位置后,一定要稳定好,不能上下乱动。
上面的两个动作没有先后之别,是同时进行的,当动作完成的时候,应该感受到的是最通畅的呼吸状态。
我们再看一下第一小节“头腔共鸣”中的示意图。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尽量将喉前庭撑开,这使得我们更容易打开喉咙。
第二种理解方法:
大家先体会下面打开喉咙的两种辅助方法。
美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尔·米尔恩斯在谈到纠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头和下巴的状态不够自然时,主张将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部的后上方,在歌唱时轻轻用力向前搬,而头部又轻轻向后仰,这时头和下巴便处于歌唱时的状态。……
人在打哈欠时喉咙的状态是比较开的,非常接近歌唱时打开喉咙的状态。
大家在体会的过程中是否发现,在打开喉咙时,我们后面颈椎周围的肌肉群是紧张的,而前面喉咙周围的肌肉群是松弛的。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因此,我觉得打开喉咙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在撑开口腔和咽腔后,先令后面颈椎周围的肌肉群是紧张,放松前面喉咙周围的肌肉群,我们感觉到在张嘴吸气时喉咙在向颈部前下方“堆”,然后我们添加小腹下行的动作吸气,在吸气时口腔和咽腔是撑开的,不能瘪掉。
第三种理解方法:
歌唱时喉咙的位置是比平时说话时的位置偏低一些的,打开喉咙就是将喉咙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舌头很自然的平放在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就是打开的。
在整体上把握:
打开喉咙的动作不是单独控制的,我们在打开喉咙的同时,我们必须使头腔、口腔和咽腔也保持很好的打开状态。
在完成上面的操作,吸完气准备开口唱的时候,要想象歌唱的发声点在穿中山装的第二个纽扣处,如图二所示。
做到上面的内容,并不代表已经掌握了打开喉咙的全部内涵,配合上面的动作,我们必须做好气息保持,打开喉咙与气息的保持有着内在联系,对此我国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做了精典的描述:
只有喉咙打开,才有好的气息支持;喉咙打开的越不好,气息支持就越不好。
气息保持的越好,喉咙就越容易打开;气息保持的越不好,喉咙就越不容易打开。
关于如何进行气息保持,见下一小节“气息支持”。
3、气息支持
提到气息支持,我们必须先知道一个概念——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是被全世界无论是美声界还是民声界一致公认的最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要想更好的解释气息支持,我们还会运用几个名词,小腹、横隔膜(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起隔离两腔作用的一个膜)、对抗、腰、两肋。
我们打开喉咙,通过开喉吸气,我们会最快速的吸入足够大的气量。但是这个过程中喉咙的作用只是一个气息入口的开关(好比水龙头的开关),打开喉咙我们只是打开了气息入口的开关,而气息进入我们体内是需要一个动力的,那么这个动力从何而来呢?
与我们打开喉咙相伴随会有一系列其它的动作。在打开喉咙开口吸气的同时,我们要使小腹向前下方运动,脐部松开不能有揪紧的感觉;横隔膜要整体的向正下方运动,下降到一定程度,它会与腹腔有一个对抗,在演唱时我们会用到这个对抗力;脊椎两侧的肋骨要向外向下展开,这样可以吸入更多的气量(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要特别注意);把对身体的支撑力放在后腰的中心点上,而不是整个后背或整个后腰。下降小腹、下降横隔膜和展开肋骨的作用是扩大胸腔的容积,以吸入足够大的气量,另外胸腔的容积的增大,会使胸腔内部的气压小于身体外部的气压,这样外界的空气就会很自然的进入肺,这就是吸气的动力之源。
要特别说明的是,下降喉咙是由下降小腹和下降横隔膜带动的,而不是对喉咙的单独控制。
总结一下就是,在吸气的时候,我们要先打开喉咙,然后通过下降小腹和下降横隔膜带动喉咙同时下降,以配合喉咙的进一步打开,下降小腹和下降横隔膜使我们吸入了足够演唱的气量,横隔膜下降与腹腔产生对抗,我们就是利用这个对抗力来进行演唱。我们说气息支持,就是说要通过开喉吸气,有了足够的气才会有对抗力,然后保持住这个对抗力,使其持续着,不能中断,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我们都不能丢掉这种对抗的意识。
关于演唱,上面提到三个方面:头腔共鸣、打开喉咙和气息支持,大家在理解和练习的时候必须将三者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某一项,因为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的,有一个方面做不好都会影响其它两个方面的发挥和提高,直至影响整个演唱水平的提高。在演唱时我们必须把这三个方面同时做好!
这三个方面的提高都是需要通过专门训练的,我觉得头腔共鸣和打开喉咙通过短期训练可以做到70%以上,而对气息的训练则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在歌唱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体会四个意识“点”:1、头腔共鸣点——眉心;2、发声点——穿中山装的第二个纽扣处;3、气息支持点——小腹;4、身体支撑点——后腰的中心点。在整个演唱过程中都不能丢掉对这四个“点”的注意。
为更好的理解歌唱的正确方法,大家必须知道邹文琴教授所总结的歌唱中的两对相反作用力:
1、第一对相反作用力
在气息支持上,要保持向下的作用力,在吸气时喉咙、横隔膜、小腹要保持向下运动的作用力。
在声音位置上,要保持向上的作用力,开口唱时上口盖(即软腭和硬腭)要向上抬起,打开鼻咽腔,声音向眉心向头顶钻。
2、第二对相反作用力
声音在身体之前,在身体的前面响,不能在身体内部和后面响。
身体的支撑点在后腰的脊椎处,不能在身体的前半部分。注意,这里强调的只是后腰的脊椎处,而不是整个腰部或整个脊椎。
以上内容是我结合了很多声乐教育家的教学成果和自己的实际体验总结出来的,我感觉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歌唱的主要内涵,但肯定不是全部,大家要想更进一步解读歌唱的奥秘,大家可以再看一下我写的关于声乐的其它文章,或通过其它途径去获得。
我们歌唱发声系统的状态与平时说话时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家知道了正确的方法,以后在练习时要改正掉以前错误的习惯,也许在刚刚练习时大家会感到不自然,也许这需要时间,但我们只能这样做,因为我们想更好的演唱!
怎么发生怎么练气怎么唱歌词都有了
我们老师当初的资料
要想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我们必须首先知道一下与演唱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头腔共鸣、打开喉咙和气息支持。这三个方面有任何一点没有做好,都会影响演唱,对于演唱高音则会表现的更明显一些。一般中声区的歌曲会很容易唱,这是因为它对头腔共鸣、呼吸方法、喉咙状态、吸入的气量等方面的要求更接近人说话时的状态,易于把握。而演唱高音则不然,它在上面的几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仅仅用说话时的状态演唱是不够的,它要求演唱者必须对上面的几个方面的正确操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它要求演唱者必须能够更准确的控制和突出头腔共鸣、喉咙更好的打开并稳定好、正确的吸气,而且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吸入足够演唱高音的气量,演唱高音是需要更大气量和气息支持的。
至于头腔共鸣、打开喉咙和气息支持这三个方面,不同的人出现的问题不一样。有的人在头腔共鸣做的不好,有的人在打开喉咙方面做得差一些,而有的人在前两项上能够做到一些,可在气息支持上表现的明显吃力。当然,上面的三个方面都无法做好的人同样是非常多的。
下面我尽量细致地说一下这三个演唱要素在演唱时的正确操作方法:
1、头腔共鸣
人的口腔上盖主要包括硬腭(前面的比较硬的部分)、软腭(在硬腭后面的比较软的部分)、悬雍垂(或者叫小舌,与软腭相连)。在演唱时要求硬腭和软腭都必须向上撑开,同时悬雍垂放松,根部向下,尖部向上稍翘起些,但不能过于紧张。
人的口腔后面的部分叫咽腔,我们的咽腔也要撑开。
在做好上面的操作后,要求鼻腔也要撑开。鼻腔与口咽腔是连通的,我们管这一连通部分叫作鼻咽腔,鼻咽腔也是撑开的。为了更好的打开鼻咽腔,要求我们的眉心不能紧张,不能向中间收,要把眉心的表皮也撑开,同时我们要面带微笑,颧骨上提。这样,鼻腔到口腔就做到了畅通无阻。在这种状态下发声时,我们感觉到上口盖以上有一个整体的共鸣效果,而这就是头腔共鸣。
大家可以结合下图来理解头腔共鸣。
演唱高音,头腔共鸣会更多一些,我们必须根据演唱作品的实际情况控制和减少口腔共鸣,从而突出头腔共鸣。头腔共鸣不太好解决的是打开鼻咽腔,即鼻腔与口咽腔连接的那一个很小的区域,我们在练习时多去体会这一点,体会眉心的感觉。母音 ei 的练习和哼鸣(ng)的练习有利于我们打开鼻咽腔。
上图中的额窦和蝶窦是与头腔共鸣相关的小腔室。
2、打开喉咙
对于打开喉咙,我觉得在解释上会更困难一些,是因为人们感受到的状态与实际的客观情况总有一些偏差。为此我必须提出更多的理解思路,以帮助大家理解打开喉咙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种理解方法:
在打开喉咙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体会下面的动作。看下面的示意图:
第一动作是将颈部肌肉向周围扩张,如图一。同时注意,高音时声带开口小、更紧张,中低音时声带开口大、更松弛。
第二个动作是下降喉咙,如图二。注意,喉咙在降低到很低的位置后,一定要稳定好,不能上下乱动。
上面的两个动作没有先后之别,是同时进行的,当动作完成的时候,应该感受到的是最通畅的呼吸状态。
我们再看一下第一小节“头腔共鸣”中的示意图。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尽量将喉前庭撑开,这使得我们更容易打开喉咙。
第二种理解方法:
大家先体会下面打开喉咙的两种辅助方法。
美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尔·米尔恩斯在谈到纠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头和下巴的状态不够自然时,主张将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部的后上方,在歌唱时轻轻用力向前搬,而头部又轻轻向后仰,这时头和下巴便处于歌唱时的状态。……
人在打哈欠时喉咙的状态是比较开的,非常接近歌唱时打开喉咙的状态。
大家在体会的过程中是否发现,在打开喉咙时,我们后面颈椎周围的肌肉群是紧张的,而前面喉咙周围的肌肉群是松弛的。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因此,我觉得打开喉咙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在撑开口腔和咽腔后,先令后面颈椎周围的肌肉群是紧张,放松前面喉咙周围的肌肉群,我们感觉到在张嘴吸气时喉咙在向颈部前下方“堆”,然后我们添加小腹下行的动作吸气,在吸气时口腔和咽腔是撑开的,不能瘪掉。
第三种理解方法:
歌唱时喉咙的位置是比平时说话时的位置偏低一些的,打开喉咙就是将喉咙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舌头很自然的平放在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就是打开的。
在整体上把握:
打开喉咙的动作不是单独控制的,我们在打开喉咙的同时,我们必须使头腔、口腔和咽腔也保持很好的打开状态。
在完成上面的操作,吸完气准备开口唱的时候,要想象歌唱的发声点在穿中山装的第二个纽扣处,如图二所示。
做到上面的内容,并不代表已经掌握了打开喉咙的全部内涵,配合上面的动作,我们必须做好气息保持,打开喉咙与气息的保持有着内在联系,对此我国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做了精典的描述:
只有喉咙打开,才有好的气息支持;喉咙打开的越不好,气息支持就越不好。
气息保持的越好,喉咙就越容易打开;气息保持的越不好,喉咙就越不容易打开。
关于如何进行气息保持,见下一小节“气息支持”。
3、气息支持
提到气息支持,我们必须先知道一个概念——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是被全世界无论是美声界还是民声界一致公认的最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要想更好的解释气息支持,我们还会运用几个名词,小腹、横隔膜(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起隔离两腔作用的一个膜)、对抗、腰、两肋。
我们打开喉咙,通过开喉吸气,我们会最快速的吸入足够大的气量。但是这个过程中喉咙的作用只是一个气息入口的开关(好比水龙头的开关),打开喉咙我们只是打开了气息入口的开关,而气息进入我们体内是需要一个动力的,那么这个动力从何而来呢?
与我们打开喉咙相伴随会有一系列其它的动作。在打开喉咙开口吸气的同时,我们要使小腹向前下方运动,脐部松开不能有揪紧的感觉;横隔膜要整体的向正下方运动,下降到一定程度,它会与腹腔有一个对抗,在演唱时我们会用到这个对抗力;脊椎两侧的肋骨要向外向下展开,这样可以吸入更多的气量(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要特别注意);把对身体的支撑力放在后腰的中心点上,而不是整个后背或整个后腰。下降小腹、下降横隔膜和展开肋骨的作用是扩大胸腔的容积,以吸入足够大的气量,另外胸腔的容积的增大,会使胸腔内部的气压小于身体外部的气压,这样外界的空气就会很自然的进入肺,这就是吸气的动力之源。
要特别说明的是,下降喉咙是由下降小腹和下降横隔膜带动的,而不是对喉咙的单独控制。
总结一下就是,在吸气的时候,我们要先打开喉咙,然后通过下降小腹和下降横隔膜带动喉咙同时下降,以配合喉咙的进一步打开,下降小腹和下降横隔膜使我们吸入了足够演唱的气量,横隔膜下降与腹腔产生对抗,我们就是利用这个对抗力来进行演唱。我们说气息支持,就是说要通过开喉吸气,有了足够的气才会有对抗力,然后保持住这个对抗力,使其持续着,不能中断,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我们都不能丢掉这种对抗的意识。
关于演唱,上面提到三个方面:头腔共鸣、打开喉咙和气息支持,大家在理解和练习的时候必须将三者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某一项,因为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制约的,有一个方面做不好都会影响其它两个方面的发挥和提高,直至影响整个演唱水平的提高。在演唱时我们必须把这三个方面同时做好!
这三个方面的提高都是需要通过专门训练的,我觉得头腔共鸣和打开喉咙通过短期训练可以做到70%以上,而对气息的训练则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在歌唱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体会四个意识“点”:1、头腔共鸣点——眉心;2、发声点——穿中山装的第二个纽扣处;3、气息支持点——小腹;4、身体支撑点——后腰的中心点。在整个演唱过程中都不能丢掉对这四个“点”的注意。
为更好的理解歌唱的正确方法,大家必须知道邹文琴教授所总结的歌唱中的两对相反作用力:
1、第一对相反作用力
在气息支持上,要保持向下的作用力,在吸气时喉咙、横隔膜、小腹要保持向下运动的作用力。
在声音位置上,要保持向上的作用力,开口唱时上口盖(即软腭和硬腭)要向上抬起,打开鼻咽腔,声音向眉心向头顶钻。
2、第二对相反作用力
声音在身体之前,在身体的前面响,不能在身体内部和后面响。
身体的支撑点在后腰的脊椎处,不能在身体的前半部分。注意,这里强调的只是后腰的脊椎处,而不是整个腰部或整个脊椎。
以上内容是我结合了很多声乐教育家的教学成果和自己的实际体验总结出来的,我感觉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歌唱的主要内涵,但肯定不是全部,大家要想更进一步解读歌唱的奥秘,大家可以再看一下我写的关于声乐的其它文章,或通过其它途径去获得。
高音一定要把气息先沉下来,用丹田发力,否则会很苍白,也就成通常说的喊了。。
高音在唱歌中是一个术语,指的是男声唱歌的实际频率超过小字一组#f1,女声超过小字2组c2的音.高音永
唱高音的方法确实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要在高音区喉头能保持松弛的状态。意识朝下。其实唱高音时,有个部位是可以稍紧的。就是上下嘴唇这部分。也就是我们在唱高音时,咬字可以稍稍用力、可以夸张一点(就是要点“爆发力”,但不能僵硬)。另外还有就是嘴部要保持(茄子)状态(你念茄子的“茄”时状态)。然后下巴要随着歌曲的需求,能时常往内、往下游动。还有如唱快歌时的高音和慢歌高音部分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及力度是不太同的等等。总之,你要能找到气与力度对抗时,基本就成了。